欧洲加强EV保护主义,瞄准中国

2023/12/13


  欧洲围绕纯电动汽车(EV)的保护主义动向正在加强。在法国,上海汽车集团旗下英国品牌“名爵(MG Motor)”等部分在亚洲生产的车辆被认为运输距离长、环境负担大,预计被剔除出补贴对象。意大利也在研究类似制度。如果日本汽车企业在亚洲生产EV,也有可能被排除在补贴对象之外。

 

中国比亚迪在欧洲推出的EV(9月,德国慕尼黑)

      

  法国政府将修改为购买EV提供50007000欧元补贴的制度,按车型计算体现碳排放量的“环境分数”。今后,如果环境分数不符合规定,将剔除出补贴对象。

     

  补贴的对象车型定于1215日公布。为了计算分数,法国针对零部件的生产、组装、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按地区和国家设置了系数。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较高、生产地与销售地距离较近的欧洲产品将具有优势。预计在亚洲生产的大部分EV的分数将低于规定值。

       

  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9月针对上海汽车旗下的名爵的EV以及雷诺在中国湖北省生产并出口的纯电动SUVDacia Spring”提出看法称,“如果是目前的生产体制,将不在补贴对象之内”。

     

  Dacia Spring车型202319月在欧洲售出超过4万辆,其中约一半在法国国内销售。如果没有补贴,售价将上涨3成,达到2.08万欧元。美国特斯拉在上海生产的Model 3也可能被排除在补贴对象外。

     

     

  在意大利,政府向购买EV补贴3000欧元,但8成补贴被用于进口EV。意大利政府将之视为问题,正在讨论引进与法国政府相同的制度。

        

  其背景是中国EV的崛起。德国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202319月在欧洲销售的中国产EV超过40万辆,占EV新车销售的近3成。不仅是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厂商生产的汽车,考虑到成本竞争力特斯拉、宝马等欧洲企业在中国生产的EV也达到15万辆。

       

  对于法、意两国的保护主义动向,亚洲汽车厂商和政府表示反对。名爵的法国当地法人的公关负责人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时表示,“计算分数的条件不合适。这对在欧洲以外地区生产的所有企业都不利”。

    


      

  法国《论坛报》报道称,作为反制措施,正讨论在欧洲区域内建设新工厂的比亚迪表示“如果不属于(补贴)对象,将不在法国建厂”。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厂商在欧洲销售的EV车型还很少,但从日本出口的车型有可能不属于补贴对象。

  

  丰田正在增加从日本向欧洲的EV出口,其高管表示“在运输距离不利的情况下,无法参与竞争”,正讨论在欧洲现有的发动机汽车工厂生产EV。日产也表示,为了向欧盟出口,计划投资30亿英镑用于英国工厂的EV转型。同样的趋势在日本大型汽车企业扩大的可能性很高。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和旗下的沃尔沃汽车推出的EV品牌“极星(Polestar)”

      

  韩国政府10月下旬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会议上对法国修改制度表示担忧。对此,法国政府主张,修改制度是为了降低环境负荷,并不违反WTO规则。法国经济和财政部强调称,2024年至2027年有望产生每年减排80万吨二氧化碳的效果。

  

  尽管法国的帕尼耶-吕纳谢部长表示:“无论是对就业还是对地球都有好处”。但其保护本国产业的意图仍若隐若现。

   

  类似的保护主义趋势在其他国家也将加强。美国政府121日决定,在购买EV的补贴对象中排除使用中国产零部件和矿物的车型。欧盟也针对在区域内流通的低价中国产EV,正在调查中国政府补贴的实际情况。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松圆香 巴黎、林英树 法兰克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