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在中国的苦恼
2016/09/06
![]() |
把赌注押在不断扩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同时又面临苦恼的大众的现状是什么呢?
中国柴油发动机汽车所占比例较小。另外,大众在美国出现尾气造假问题的车型并未在中国生产,保有量也较小。因此,尾气造假问题在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在SUV领域起步较晚以及中国轿车市场的低迷成为大众在华减速的主要原因。
中国城市地区以往主要购买轿车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近年来年轻客户和家庭用户比较钟爱SUV。在SUV市场细分的背景下,大众虽然向市场投放了“途观”及奥迪“Q3”等中高档SUV,但产品阵容方面落后于其他企业。
![]() |
为了弥补在欧美的利润下降,大众正在进一步加强占全球销量约36%的中国业务。2016年向中国投入40亿欧元,除了中高档轿车“辉昂”之外,还将推出包括SUV和环保车在内的约60款新车型。到2018年,要将销售网扩展至3600家。在生产方面,2015年7月建设了青岛工厂(年生产能力60万辆),2016年5月建设了天津工厂(年生产能力30万辆)。这些举措使得2016年1~6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6.9%,达到186万辆,重新夺回首位宝座。
![]() |
大众多年来深耕中国市场,具备危机应对能力,其市场优势不会轻易被丑闻瓦解。但中国消费者对于德系车执着于产品制造与高品质的信赖感正在缓慢下降。
另一方面,日系车因轻量化车身的不安全性(不耐撞击等)以及传动系统技术更新迟缓等原因,在中国一直苦于与欧美系存在形象差距。如果能够客观评价汽车优劣的消费者增加,对日资企业来说反而会成为增加日系车粉丝的良机,甚至有可能不被卷入欧美企业发动的降价竞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