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尤金:石油新世界地图已形成
2023/01/06
2022年受到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欧美对俄罗斯产能源交易实施限制,正在加强对俄制裁。作为能源问题权威的丹尼尔·尤金指出:“石油市场已经脱钩”,指出由于规避俄罗斯产石油的趋势等影响,“(交易)变得复杂”。有可能导致需求方的采购成本提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针对2023年能源市场面临的风险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如何预测2023年的石油行情?
丹尼尔·尤金:我认为在基本情境下,北海布伦特石油将徘徊在每桶90美元左右。欧佩克+(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未加盟的俄罗斯等)为了避免财政恶化,将试图防止油价低于80美元。不过,存在乌克兰战争等发生意外变化,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 |
标普全球公司副董事长 丹尼尔·尤金 |
焦点是维持货币紧缩的央行何时认为足以遏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明显对世界经济构成压力,还对能源市场造成影响。
记者:俄乌冲突将如何影响世界石油市场?
丹尼尔·尤金:石油的新世界地图已经形成。此前并不重视俄罗斯石油的印度与中国一起,成为俄罗斯产石油的最大进口国。印度此前进口的中东石油目前正在被运往欧洲。
除了伊朗等一部分例外,此前在全球自由交易的石油市场如今已经分裂。俄罗斯石油失去了最大需求方欧洲,在设定价格上限的制裁之下,以大幅折扣价格交易。这种状况将摧毁俄罗斯被纳入世界经济的过去22年的成果,能源是最为显著的案例。
由于脱钩,市场的效率将恶化。这是因为市场参与者必须充分注意要以价格上限以下的价格采购俄罗斯石油,石油市场增加了复杂性。
记者:七国集团(G7)实施的对俄罗斯产石油的价格上限制裁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
丹尼尔·尤金:由于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原油价格下跌、市场参与者对超过上限时发生的责任的担忧以及油轮运费上升,价格上限目前正在发挥功能。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低于作为上限的每桶60美元,正在实现打击俄罗斯用于筹集军费的石油收入这一目的。
记者: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对于实施价格上限的国家的报复措施。
丹尼尔·尤金:这一法令非常暧昧,似乎没有很大的效果。这是因为买家在签约时并没有什么提及上限价格的理由。预计俄罗斯产的海上原油7成出口到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均不承认价格上限。俄罗斯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并不打算减少对印度和中国的销售。
记者:欧洲试图降低对俄罗斯产天然气的依赖。
丹尼尔·尤金:欧洲的态度与以前相比从根本上改变。不过,欧洲的经济和产业付出的代价巨大。欧盟(EU)给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试图防止伤害过度加重。
欧洲正在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转向液化天然气(LNG)。今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LNG争夺战或将加强。
记者:受危机的影响,能源的稳定供应的重要性提高。
丹尼尔·尤金:欧美等主要国家此前忘记的能源安全保障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提高,很多银行表示不再向能源开发提供融资。如果投资减少,能源将出现短缺,价格将随之上涨。
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击尤其巨大。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有必要开发能源基础设施,也需要融资。发展中国家感觉,尽管(应对的课题的)优先级有所不同,但发达国家试图将气候变化问题强加给自身。这种“南北差距”非常明确。
能主导现实性讨论的日本支援亚洲的能源转型,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等非常有效。
记者:同时追求脱碳化和能源稳定供应是否存在矛盾?
丹尼尔·尤金:这是时机的问题。如果过度寻求提前达成脱碳化目标,有可能陷入投资短缺,引发严重的问题。
记者:转向可再生能源所需的铜等矿物资源的产地分布不均。
丹尼尔·尤金:我认为这种风险正在被低估。要获得2050年气候变化目标所需的铜量,今后15年必须将铜产量增至2倍。开发新矿山需要16~25年等漫长的时间,实现目标或许很困难。
记者:光伏面板等的供应链也集中于中国。
丹尼尔·尤金:在能受益于全球化的时代隐忧很少。目前已进入中美等大国间展开竞争的时代。很多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持积极态度的人并未充分理解其背后的供应链。
记者:您如何看待台海风险?
丹尼尔·尤金:如果事态表面化,将给世界造成巨大冲击,能源市场将陷入混乱状态。有可能带来石油价格高涨。乌克兰战争的教训之一是制裁非常困难。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等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发动制裁的一方自身也将承受痛苦。
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
以荣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的《石油世纪》(The prize)、《能源重塑世界》(The Quest:Energy,Security,and The R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The 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等著作而闻名的能源问题权威。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浜美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