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39)角色扮演带来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学效果
2018/12/24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自古以来,日本都被认为善于把从外部吸收来的事物进行自主发展。的确如此,很多事物的发祥地并非日本,但以变化之后的姿态,如今完全变为“日本的东西”。
“万圣节(Halloween)”或许也是其中之一。这是起源于欧洲的节日,原本具有庆祝秋收、驱除恶灵等宗教含义,但在日本,给人以“变装大会及角色扮演(Cosplay)大会”的感觉。
要问万圣节为什么要变装,目的是“为了吓跑恶灵”。在海外,扮成魔女、恶魔和妖魔的情况占大多数。但在日本,进行变装没有一定之规,变装为动画、电影和游戏里的角色等,在不知道变装原本含义的情况下参加活动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在。
![]() |
万圣节的涩谷街头(2018年,10月) |
本来,Cosplay角色扮演作为日本的亚文化,在海外也很有名。
但近年来,除了娱乐要素以外,角色扮演带来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学效果也开始受到关注。
角色扮演的最主要效果是消除精神紧张。其魅力是变成并非现在自己的其他角色。
在心理学的世界里,这被称为“人格面具(persona)”,人们都带着各种“人格面具”,也就是假面具,参与社会生活。
在职场上必须扮演“有干劲的角色”,在学校里要扮演“热爱学习的好孩子”。越是成为成年人,越会被“成年人应该这样做”、“作为社会人(成人)应该这样表现”等常识所束缚。
换言之,必须成为周围人期待的角色。
持续扮演这种角色往往导致精神压力和精神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感到自己承担的责任成为沉重负担,当然希望从中解脱。
角色扮演就是从“日常”逃往“非日常”的手段。
同时,角色扮演还能不断满足变身的愿望。
小时候憧憬的角色、和在相距遥远的地方生活着的“变为成年人的自己”同时存在。人们在产生“生活不应该这样”等迷惑的情况下,如果完全变为自己憧憬的角色,将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
希望使角色的内心和自己同化这一心理还将化解每天不断积累的自卑感。
此外,角色扮演还具有激活表现力的因素。
如果在没有起色的日常生活中,戴上假面具扮演社会所需要的角色,那么从表情开始、到语言的抑扬顿挫等表现力也将变弱。
相反,表现力丰富的人能够化解负面情绪,即使遇到精神压力也不会有问题。
![]() |
如果通过角色扮演与角色同化,表现力将变得丰富,精神压力也容易化解。
最近,“角色扮演健康法”的研究正取得进展。在漫长的人生中,如何延长健康寿命非常重要,角色扮演可以对健康寿命作出巨大贡献。
平均健康寿命居日本全国第2位的是静冈县。
在静冈,尤其长寿的是名为川根本町的地方。在这里,行政部门定期举办角色扮演大会。
为何角色扮演与长寿存在关系呢?
有专家表示,“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能提高非日常性,这能提高大脑的适应力,大脑将因此变得活跃”。
大脑的活动变得活跃,有助于预防痴呆症。当然,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不习惯参加角色扮演,最初会感觉不好意思。但医疗相关人士表示,“最好勇敢地去做感到不好意思的事情”。
角色扮演是长寿的秘诀。
对于角色扮演的菜鸟来说,最初的障碍是害羞之心。
但是,想要进行角色扮演,如果不全力以赴将没有意义。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就不能打开闭塞感,也无法使表现力变得丰富。
为了让自己乐在其中,同时使自己能发散压力,在参加角色扮演时,最好尽情地全力去做。
顺便说一下,如果我参加角色扮演,虽然知道自己的年纪,但想扮演往年的热门漫画作品、同时是宝塚歌剧团热门舞台剧的《凡尔赛玫瑰》中的“奥斯卡·法兰索瓦·德·杰尔吉”这一角色。
但要变身为奥斯卡·法兰索瓦·德·杰尔吉,服装和假发或许都需要很多钱。
![]() |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