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64)【福岛・大内宿】重返江户喧闹旅道
2015/09/16
![]() |
在约450公尺不算长的街道上,两旁延展出一幢幢独栋的木屋,它们是昔日宿场的旅店、食堂酒场和商家,现在依然继续着商业活动,服务对象仍是旅人,只不过从暂歇再出发的过客,变成特地前来此地参访的观光客。
来到大内宿,首先感到一阵似曾相似的熟悉感。建筑和小镇的气氛,乍看之下与合掌村的合掌屋很类似。三角形状的屋檐,都以茅草和木头为建材所搭建而成,不过,屋檐的长度、倾斜度和房屋的高度,比合掌屋的规模来得小。在屋脊的装饰上,大内宿的花样似乎更为华丽与繁复。例如,会发现在屋脊上镶进画有“水”字纹样,原来是当地的护身符。木造建筑怕火,就以此作为安宅保庇的象征。
合掌村纯粹为农村,但作为宿场机能的大内宿,从一开始就是半农半商的型态,大约也影响了建筑的形式。合掌屋较为封闭,有时入口还不容易找到;大内宿的建筑则多为半开放式,方便做生意。因此,直到今日,大内宿的商业观光气息,也比其他保存下来的传统村落更为浓厚。
在大内宿的中央地带有一座“大内宿 街屋展示馆”,在这里透过重建再现的建筑设施,可以清楚明白以前的人,如何在这样的传统建筑中生活。同时也能简单明了的知晓,大内宿在江户时代扮演交通要冲的重要角色。
走到街道的尾端,登上半山腰,是俯瞰大内宿街道的绝佳观景点。木屋、路径和人群,顿时都缩小成像是模型一般的风景,时间仿佛也暂停。
在讲究尽可能缩短交通移动的时间,连昔日的远途都可能变成一日生活圈的今天,我不禁想像往日的旅人,在缓慢的节奏中,人与人于宿场相逢,大概有更多的时间,酝酿出故事的可能吧?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为游记《东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远方》、小说《恋爱成就》。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