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海外农水产品冒充国产,日本这样规定
2022/05/02
吉田忠则:自3月起,日本的蛤蜊和香菇产地标识规定变得更加严格。目的是缩小标识为日本国产的范围,使产地更加明确。背景原因在于,日本的初级产品存在价格上难以与对手竞争的课题。
蛤蜊的产地标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外国产蛤蜊以“熊本县产”的名义大量流通。日本农林水产省2021年10~12月以零售连锁店等为对象实施的调查显示,原产地标注为熊本的蛤蜊的估算销量是2020年熊本渔获量的100倍以上。
![]() |
更具冲击性的是DNA分析结果。在被认为产自熊本县的31包蛤蜊中,有30包被判定为很可能混有外国产品。消费者以为产自熊本县的蛤蜊据分析大多产自中国和韩国。
日本政府认为事态严重,2022年3月公布了严格的标识规定。只有在日本培育1年半以上的蛤蜊才能标识为日本国产。因为蛤蜊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从幼贝生长到能够出货的状态。
而之前的规定是,如果蛤蜊的生长地区为两个以上,可以将生长期较长的地方标识为产地。然而,违反规定、用撒入日本海域不久的进口蛤蜊冒充“日本国产”的现象横行。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另外,尽管不像蛤蜊的问题那么受关注,但鲜香菇的标识也存在类似情况。过去的规定是将收获地标记为产地。结果,有些在海外将菌种栽入菌床、在日本培育后收获的香菇作为日本国产货来销售。由于有声音指出这样“会造成误解”,日本更改了规定,要求必须将栽种菌种的地方标注为原产地。
中国蜂蜜变成了“欧洲产”
背景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产地标识造假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日本。2013~2014年,欧洲出现了用马肉冒充牛肉的汉堡和意式千层面标识造假问题。有的国家忌食马肉,后来这一问题发展成了很大的丑闻。
在欧洲,蜂蜜也被认为是经常出现产地造假的食品之一。情况包括与其他地区的蜂蜜混合,以及增加砂糖糖浆用量。据悉还出现了用中国产蜂蜜冒充欧洲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情况。
话题回到日本。之所以将外国产蛤蜊作为国产货销售,是因为这样更贵更好卖。日本政策金融公库2022年1月实施的调查显示,7成日本人回答“购买食品时,会介意是否是国产”。如果是国产,会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宣传点。
“国产溢价”是否合理?
难点是很多农产品和水产品难以根据味道区分产地。大部分消费者过去吃蛤蜊丝毫不怀疑是外国货。在吃作为日本国产货流通的香菇时,应该也没有人会发现种植菌的场所不在日本。用马肉馅和牛肉馅做的欧洲汉堡和掺有砂糖的蜂蜜本质上也是这样的。
如果是美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事情就另当别论了。美国凭借因为农地广阔而实现的高生产效率,以低廉价格为武器,在国内外扩大市场。其农水产品的优势在于比外国产品便宜,不易发生假冒。
日本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强调是国产货的同时,希望提高附加值以实现差异化。这样就会发生偷偷用廉价产品冒充国产货的问题。在欧洲出现用马肉假冒牛肉的情况,也是因为牛肉价格更高。
因此,关键是采取措施防止假冒。深切认识到这一点的熊本县制定了自主的可追溯(生产流通履历)制度,建立了能监测从渔场到商店的流通过程的机制,时隔大约2个月重新开始销售蛤蜊。这是确立和维持品牌所必需的措施。
![]() |
熊本县重新开始捕获蛤蜊 |
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因为可追溯等防伪措施导致成本增加,价格就可能会更高。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基础研究部长平泽明彦指出,“溢价水平对消费者而言是否合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水平过高,普通人就买不起了”。
定价要让很多人都买得起,并且要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日本的很多初级产品与海外相比,生产条件不利,降价也是有限的。平泽表示,“要想维持生产,只能运用税金”。
与其他主要国家一样,日本也在以多种方式向第一产业提供补贴。为了今后仍能稳定向国民供应食品,哪些做法合理?有哪些不足?应该将食品标识造假问题作为考虑这个问题的契机。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