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日本商品的评价冷静了

2018/06/28


      原岛大介:中国人对日本企业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变化。曾经在网上抨击日企的中国人,最近在了解事实以及与中国企业比较后,做出冷静反应的倾向非常明显。此外,通过赴日旅游和购物网站,用惯日本产品的消费者不断增加似乎也产生了影响。

 

      无印良品的“问题地图”存在漏绘钓鱼岛等严重错误——中国政府1月底指出良品计划商品目录册中使用的地图存在问题,要求销毁商品目录册。

 

   同情无印良品

 

       中日双方都主张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拥有主权。在互联网上,对于向中国提出抗议的日本政府,批评声不绝于耳,不过对于良品计划,则是同情的声音居多,认为“夹在中日之间很可怜”。运营的无印良品的良品计划也表示,无人到门店抗议,销售额未受影响。

 

      在中国,对日本企业的产品给予“安全性高”、“值得信赖”等评价的人出现增加,有数据显示批评日企产品存在缺陷、呼吁抵制日货的人呈减少倾向。

 

      分析亚洲的社交网站(SNS)以及帮助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的TrendExpress公司(东京)针对汽车等3个领域,将“新浪微博”上的言论分为“肯定”、“中立”和“否定”3种。

 

 

      然后对各种评价所占比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汽车领域,2017年肯定评价占8.7%,高于否定评价的2.4%。否定评价在中日围绕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尖锐对立的2012年达到30.2%,之后连续5年下降。化妆品、孕婴用品的否定评价也呈下降趋势,孕婴用品的肯定评价的上升非常鲜明。

  


 

       此前,每当中日关系出现恶化或是日系车发生召回等丑闻,中国网民就会猛烈抨击日本企业。尤其是2012年日本政府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之际,不少中国网民还呼吁“不买日货”、“砸烂日本车”,助长了抵制日货和打砸行为。

 

       不过,最近即使政府和媒体批评日企,中国网民也往往反应平静。例如日产汽车和神户制钢所出现的数据造假问题。有中国媒体报道“日本的工匠精神沉沦”,而互联网上“中国产品的品质问题更多”等讽刺声也随处可见。

  

   关注商品的安全

  

      2017年中国有700多万人访问日本,跨境代购日本产品的状况还在持续。运营日本信息网站的苏海增 (36岁)表示“对日本商品持有好感的人不断增加,言论也越来越冷静客观”。

 

       如果中日关系像2012年那样严重恶化的话,再次引发攻击日本企业的风险并未消失。2017年围绕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THAAD)反导系统的问题,中韩关系恶化,中国网络上对韩国企业的敲打之声不断扩大。

 

      正因为日本企业在安全性等方面让中国人十分信赖,如果在这方面背叛了消费者,将遭到严重的报复。

   

     宣传日本商品、发布旅游信息、拥有约150万名粉丝的陈宁欣(26岁)表示,中国消费者很少受与自己无关的企业丑闻影响,不过如果是危害健康等问题则会引发很大的风波。

   

      日渐富裕的中国消费者投向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视线越来越严厉。日本企业唯有坚守住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信任这条生命线。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连支局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