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生演京剧与日企的先利后义

2017/02/01


     小高航:2016年12月底,我有机会在上海观赏了中国的传统戏曲——京剧。但演出的并不是专业团队,而是40多名根本不会说汉语的日本大学生。

 

     京剧的发声方式特殊,很多念白还都是古汉语,演起来并不容易。而且本次演出的剧目,是专业人士也要特训半年之久的《白蛇传》。说实话,去听戏之前,对演出水平没抱太大期望,然而学生们的表现却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想。他们近乎完美地掌握了高音的唱腔和困难的汉语发音。舞姿、打斗和妆容也像模像样,征服了现场约500名懂行的本土听众,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日本的大学上在北京上演京剧《白蛇传》(樱美林大学提供图片)

 

 

      这40名学生在樱美林大学主修戏剧表演。他们虽然都力争成为专业戏剧演员,但接触汉语和京剧还是第一次。负责进行指导的是在该校教授戏剧表演的袁英明副教授。袁老师1992年来到日本,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她也是一位专业的京剧演员,曾师从去年去世的京剧泰斗梅葆玖。据介绍,参加演出的同学们从2016年的春天开始排练。他们精心进行准备,从反复听袁老师录制的汉语念白入手,在正式演出的1个月前,还从中国请来了3位专业的化妆师和服装师。

 

 在挑剔的观众面前上演《白蛇传》

 

      《白蛇传》描写了幻化成美娇娘的白蛇与凡间青年命中注定的爱情故事,深受戏迷喜爱。演到精彩之处,观众会配合演员的动作高声叫“好”。与歌舞伎的“大向”相似,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是京剧的魅力之一,但袁老师坦称:“对于能否得到懂行的中国观众接受,并没有信心”。

 

袁英明老师在指导日本的大学生表演京剧(樱美林大学提供图片)

 

       继上海后,一行人又在名校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讲堂”进行了演出。这里的观众素以挑剔闻名,即便台上是名角,演得不好也会拂袖而去。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2000个座位始终座无虚席,观众全无退场之意,叫“好”声越来越响。当迎来高潮之时,大厅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不少观众甚至热泪盈眶,听袁老师说,一位前来看戏的京剧界老友称赞演出“非常震撼”,给予了最高的褒奖。

 

        本次演出是中国外交部主办的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环。虽然中日政治关系冰冷,但双方人员秉持艺术无国界的信念,进行了积极筹备。一位北京市民在看完演出后喃喃自语“(两国间)吵什么吵,看看人家这些年轻人”,正如这句话所讲,学生们圆满完成了中日交流的重任。初次访华的樱美林大学的学生也吐露了心声:“我们得到了热情的掌声。感觉与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差别很大”。有的学生还以这次演出为契机,考虑到中国留学。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在2012年的40周年之际,两国关系因日本政府购岛而急转直下,精心准备的文化交流等纪念活动被迫取消,令不少相关人士惋惜不已。因此,中日双方相关人士今年志在必得,联手筹备了演讲比赛、学生交流和艺术节等活动。

 

 日本企业对中日交流态度消极

 

       不过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日本企业的消极态度。交流需要一定的资金,必须有企业提供赞助和资金。但是,即便是在中国盈利的日本企业,也极不愿意掏钱。


 

       去年,一位参与过中日学生交流事业的日本的大学教授对我说,为了筹措中日学生到对方国家交流的差旅费和住宿费,自己曾经四处奔走拉赞助。“希望贵公司帮助肩负两国未来的年轻人进行交流”,百般请求之下,这位教授从中国企业筹集到了一些资金,从日本企业则是一无所获。最终只得自掏腰包,补上了约200万日元的缺口。“在政府和经济团体对华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不能轻举妄动”、“(出资)没有效果的话,公司是不会批准的”,回绝的理由虽然各式各样,但归纳起来就是一点:投资不能立竿见影。

 

       2016年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为637万人。虽然报道的焦点往往集中于“爆买”热潮的衰退,但游客人数其实比上一年增加了28%。这意味着中国游客关注的重点已经从“日本制造”的商品,转向了日本本身。而且,随着中韩关系恶化,韩国的影视内容遭到抵制,电影《你的名字》等日本的影视内容变得更容易在中国国内传播。

 

       “工匠技艺”、“利他”等介绍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研讨会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在研讨会上,讲师介绍了大丸的经营理念“先义后利”。当得知“先义后利”出自儒学鼻祖之一荀子的思想时,很多听众都频频点头,感慨“现在的中国是先利后义”。我甚至觉得,他们是想要从日本身上,找回中国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拜金主义蔓延而迷失的原点。

 

       如今中国国内对日本关注度的提升,也为改变日本负面印象创造了机会。仅日本上市企业就拥有过百万亿日元现金储备,但倘若一味地“先利后义”,就会错失良机。樱美林大学的学生们全力唱响了“中日友好”这台戏,不应让他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支局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