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国际化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2018/06/01


  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向前跨出一步。A股自6月1日起,被纳入全球投资者利用的 “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不过,最初A股占指数整体的比例不到1%,属于“低调开局”。这是因为中国股市仍存在任意停牌等异常的交易习惯。为了推动作为国策的“金融国际化”,中国需要采取更加深入的举措。

      

  从小规模开始纳入

      

  根据MSCI新兴市场指数进行投资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达到200万亿日元。如果组建与该指数联动的基金,具有能够轻松分散投资全球新兴市场的优点,因此大量投资者利用该指数。

 

      

  为推动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一直举全国之力进行游说。这是因为,A股纳入该指数能成为中国“金融国际化”的象征性案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后,中国未能在金融国际化方面获得突出的成果。如果海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还有助于推高股价水平。

        

  推高股价效果有限

       

  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初期占指数整体的比例较小。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保险等蓝筹股在内,234只A股将在6月和9月分2次纳入SCI新兴市场指数。从该指数整体来看,中国股票的比率仅为0.78%,纳入MSCI指数给A股带来的资金流入额预计仅为不到2万亿日元。考虑到中国股市整体的总市值超过900万亿日元,推高股价的效果似乎有限。

     

  据称MSCI方面对中国市场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这正在产生消极影响。MSCI自2014年开始讨论纳入中国A股,但连续3年推迟。这是因为中国限制来自海外的投资额和资金流动、上市企业任意停牌,MSCI方面将之视为问题。在2015年股价暴跌局面下,中国监管部门采取强硬措施,逮捕了进行做空的投资者等。结果,市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赖动摇,股价至今仍未重回2015年的高点。

       

  一系列措施获积极评价

           

  中国希望吸引海外资金回归,推出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同时收紧了企业停牌的制度。此次A股纳入指数,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得到积极评价。不过,MSCI打算暂时控制A股的纳入比例,以推动中国采取更强有力的改革举措。

  


 

         

  此外,顾及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ESG”理念在中国也很缺乏。日本大和总研的高级经济学家斋藤尚登表示,“很多企业的大股东是政府,公司治理改革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瑞银集团(UBS)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以纳入MSCI指数为契机,外国投资者(对A股)的持股比率将不断提高。预计美国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将继续加强在中国当地的体制。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全球投资者正在关注中国股市如何摆脱自身的“异常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张勇祥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