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战胜“长期停滞论”?
2016/05/09
“现在中国出现的危机与2007~08年金融危机时的美国惊人相似。共同点就是信用的膨胀”,4月20日美国著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的上述言论在全球扩散。索罗斯1月曾放言“中国经济‘硬着陆’无法避免”,遭到了中国官媒的激烈反驳。
![]() |
1980年代日本的泡沫、2000年代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均伴随着债务的急剧扩大。泡沫破裂后,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招致了经济的长期停滞。中国将怎么样呢?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非金融企业的债务为17.4423万亿美元。与2008年底的4.5682万亿美元相比,不到7年的时间债务膨胀已至4倍。在此期间的全球债务增加额中,中国约占90%。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的战略投资顾问吉田剑悟认为,“目前中国的年收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6%,而借款余额却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再过3年左右信用泡沫就将破裂”。
中国与日本的另一个相似点是人口动态。美国富国银行3月发布了题为《中国面临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的报告。富国银行经济学家杰伊·布莱森(Jay Bryson)分析称,在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在95年触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已达到峰值,2030年之后将急剧减少。杰伊·布莱森警告称,如果生产效率的提高无法弥补人口减少,中国将陷入长期停滞。
中国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但市场还是半信半疑。原因之一就是关键的债务问题仍未找到根本性的解决对策。作为降低企业债务比例的手段,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活用债转股方式。澳大利亚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指出,如果运用不当“将招致借方的道德风险”,还可能导致低效率的僵尸企业继续存活,与结构改革背道而驰。
“中国未来3到5年经济情况不容乐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近期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今天中国经济一方面是传统的经济开始在下滑,但是服务、消费、高科技经济在增加”,马云认为互联网经济和消费的扩大将推动经济复苏,中国不会重蹈日本式长期停滞的覆辙。
由于马云与政府关系密切,不少观点认为对其乐观看法应持保留态度。但马云提出的“创业精神最重要”仍值得倾听。即便人口减少,只要能够推进技术改革,经济仍会继续增长。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解放民众每个人的创造性或许是避免陷入长期停滞的捷径。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日经QUICK新闻 森安圭一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