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是中国下一个“泡沫”?
2016/04/28
中国企业的商业决策快得吓人
即使是采访过日美等企业的记者,有时也会惊讶于中国企业商业决策的速度。但快速决策的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商业决策太草率。中国不少企业听说房地产赚钱就立刻推进房地产开发,听说铁赚钱就立刻建起钢铁厂。结果就像所知道的那样,由于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导致各地都出现了无人居住的“幽灵城市”;而造铁厂也因为钢铁供应过剩没有利润,变成了一个个“僵尸工厂”。理财产品、股票投资、商业中心开发、P2P信贷、海外房地产投资等等、等等。企业和富裕阶层的资金像暴风雨过境一般来了又去,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 |
为了得到投资的年轻创业者们排起长长的队伍认真地等待着与出资者进行面谈。(3月30日 成都) |
在成都市郊外的一个酒店内一角,聚集了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原来这里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交流的“Meetup”分享会,共有50家企业和投资人来进行风投。参会的创业者达到600人,他们通过15分钟的面谈推销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企业的价值以及将来的前景。创业者有时能拿到几百万元的投资,为了能一次筹足资金,这些年轻创业者们的表情都相当严肃。
投资者和创业者共同参加的活动
接着举行的“Pitch竞争”活动中,创业者们需要在7分钟内向10位评委介绍自己公司的技术与服务,可谓是创意的趣味和前景之间激烈的比拼。活动共有包括日本和印度等世界各地300多家公司报名。经过书面审核,最后只有15家公司入围。
![]() |
“Pitch竞争”中创业者在台上向评委展示自己公司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时长7分钟,过时麦克就会直接关闭。 |
时先生毕业于中国的名校上海复旦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中国的政府机关或是大型国有企业就职,而是留学美国。在美国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了纽约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他年收入很高,每天的生活也很满足,但还是将妻子留在美国,回到国内,成为了中国人口中的“海归”。他对记者热情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我虽然也想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但是我更想用新的技术让人们获得自由”。由于中国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创新企业能获得丰厚的资金,所以像时先生这样的年轻创业者们都汇集于此。
从提高经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讲,让中小型创业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现在的风投热潮也有问题,就像过去暴风雨过境一般的房地产、钢铁以及股票投资一样,给人投资过于草率的感觉。
政府呼吁下的风险投资
这场风投热源于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所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构想。“让普通人的创业领导创新”,虽然这个构想的内容并不新鲜,但是中国政府领导的发言对中国的影响是美国或是日本所无法比较的。由于中央政府的呼吁,地方政府都很快出台了对风险投资的辅助制度,而企业和投资人也争相开始进行投资。这些企业和投资人表面上虽然总是表示“政府的话信不过”,但都在密切关注着政府的动态。因为其中蕴含着能赚钱的金钥匙。
![]() |
2013年时先生舍弃了在纽约的高薪收入回到中国,并创立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企业。他手中所拿的头戴式VR显示器只要装了智能手机,佩戴者就可以体验虚拟世界 |
“中小型创业企业的活力中蕴含着改变人们生活的巨大能源”,时先生这样说。现在有许多投资者不断向时先生抛出了橄榄枝。但人们都无法预测当政府的动向改变时这种投资又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控制投资热方向的遥控器能不能设置一个资金分散按钮呢?记者听着创业者聚会上一个个青年创业者的梦想,不得不产生这样的想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支局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