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常态”接受考验
2015/03/06
![]() |
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7.4%,为24年来的最低增速,未能达到“7.5%左右”的目标。今年设定的“7%左右”的目标是11年来的最低目标。明确了中国经济连续两位数增长时代终结的认识
李克强使用了习近平提倡的“新常态”的表述,强调放缓中国经济的增速,处在通过结构改革向稳定增长转移的过渡期。
但是,中国要实现7%的增长目标也并非易事。当前制造业的景气感出现恶化,物价增长率低于1%,经济的减速感很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8%。在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声音预测“增长率将低于7%”(上海的经济学家)。
![]() |
中国在08年雷曼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企业盲目增产。结果,如今住宅库存出现增多,钢铁等制造业的生产情况低迷。可以说“新常态”式的经济减速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对策的后遗症。
要实现稳定增长,提高经济效率的结构改革不能回避。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列举了利率市场化、电力等国有企业改革和培育新产业等,但这些课题都是一直被被指出的问题。由于利益层的抵抗,改革进展缓慢,要取得效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当前只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政策和去年秋季接连出台的货币宽松政策来支撑经济。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李克强表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从中似乎可以看出李克强也担心经济减速超过预期,就业恶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扩大。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