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背靠大众扩大海外生产

2023/04/13


       中国车载电池巨头加速全球化。中国第四大车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Gotion)透露方针称,将在2023年内启动位于德国的首家海外工厂,到2025年把目前几乎为零的海外生产比例提高至逾3成。最大厂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也将在欧洲扩大生产。为了抓住迅速增长的汽车电动化需求,在全球掌握6成份额的中国企业将把轴心转移至海外。

 

       国轩高科的董事长李缜日前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采访。他提出了加强海外生产的方针,指出中国市场仅占世界的逾四分之一,在汽车电动化在全球范围推进的今天,不能局限于中国。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

 

       国轩高科在车载电池装车量方面排在世界第8位。在中国排在第4位,但将迅速推进海外拓展,以抓住需求。把全球市场分为美洲、欧洲、亚洲和中国这4个区域。首先,该公司正在德国建设海外首座工厂,预计202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量产。

 

       李缜强调称,除了欧洲和亚洲之外,还一定要进入美国。计划在越南和美国建设工厂,在当地生产车载电池。

 

       该公司的车载电池产能2022年底约为100吉瓦时,基本在中国生产,但到2025年要将海外比例提高至3成以上。李缜表示要将整体产能增加到300吉瓦时,其中100吉瓦时来自海外。海外生产当中,计划美洲和欧洲分别为40吉瓦时,其余20吉瓦时放在亚洲。没有透露总投资额。

 

       国轩高科是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市成立的老牌电池厂商,向中国大受欢迎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的“宏光 MINI EV”等廉价小型纯电动汽车(EV)供应电池,实现增长。

 

       除车载电池之外,国轩高科还涉足用于工厂的蓄电池等,从2022财年(截至202212月)业绩预估来看,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为3亿元左右,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增长。

 

       在全球份额仅为3%的国轩高科能够推进海外生产,背后是最大股东德国大众。大众2021年向该公司出资约3成。

 

国轩高科在德国建设的工厂(图片由该公司提供)

  

       李缜表示,国轩高科在学习大众的财务等管理经验的同时,通过共同开发电池,把竞争力提高到世界水平。与在全球强化纯电动汽车业务的大众保持一致步调,国轩高科正推进开拓欧洲等市场。之所以决定在德国建厂,也是因为该国是大众的大本营。寻求以大众的信誉为武器,蜕变为车载电池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与此同时,其他中国电池企业也在加快开展海外业务。排在世界首位的宁德时代2022年底在德国启动了海外首家工厂,还计划在匈牙利和印度尼西亚建厂。中国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科技(CALB)也于202211月与葡萄牙政府签署了针对建厂展开合作的备忘录。

 

 

       韩国调查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从车载电池装车量的2022年全球份额来看,以宁德时代的37%为首,中国企业合计掌握约6成份额,压倒韩国和日本。其背景是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迅速普及,电池需求激增。随着中国企业一齐拓展海外市场,在全球的存在感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不过,随着中国各家电池企业在全球进行增产投资,业内也开始出现对数年后供大于求的警惕感。李缜指出,在成长型产业,涉足企业众多,出现供应过剩是理所当然的。他也自信地表示,只有成本低、质量好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正在海外打造基础的国轩高科没有问题。

 

       要生存下去,如何巩固与全球纯电动汽车厂商的关系成为关键。国轩高科除了向大众供应德国工厂的车载电池之外,也与亚洲各地的纯电动汽车厂商建立了关系。向越南最大的综合性企业Vingroup的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正在当地共同建设工厂。而在印度,国轩高科向塔塔汽车的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

 

       未来的优胜劣汰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企业的动向也有可能对韩国和日本等的大型电池企业的战略产生影响。

 

       存在感提高也有风险

 

       在车载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存在感不断提高的同时,中美对立的风险正在加剧。美国希望借助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IRA)等,从供应链中排除中国企业。欧洲也出现了担忧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和电池对当地产业造成打击的警惕言论,中企存在被迫调整增长战略的风险。

 

       李缜就车载电池供应链表示,与半导体等不同,电池的材料可在世界各地采购,无需担心,称目前没有影响。但是,越是加快在全球开展业务,就越容易被各国政府盯上,可能容易受到政治风险的影响。

 

       值得高兴,但也有担忧——在3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相关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

 

       当时曾毓群汇报称到2022年该公司在世界车载电池市场连续6年位居首位,对此习近平告诫称,要避免在所向无敌、独占鳌头之后全军覆没的事态。

 

       这或许是考虑到华为技术的情况。该公司曾是智能手机出货量方面的全球巨头,但受到美国制裁,经营遭受打击。

 

       习近平的告诫显示出对美国可能加强对EV关键部件电池施压的担忧。如果快速增长,不仅会刺激美欧,还可能引起中国相关方面的关注,中国各家电池企业正面临艰难的选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州支局 川上尚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