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的LNG长期采购合同激增,占全球4成
2023/01/31
中国各能源企业正在增加液化天然气(LNG)的长期采购合同。原因在于与随时少量买卖的现货交易相比能在数十年里稳定采购,用作发电燃料等。在截至2022年底的2年里中国企业签署的采购合同量达到每年近5千万吨,占到世界整体的4成。供应商从美国和俄罗斯扩大至中东,作为大宗买家,中国的影响力正在提高。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简称:中国石化)与国营卡塔尔能源(Qatar Energy)针对27年里每年采购400万吨达成协议。将自2026年前后启动进口。卡塔尔正在推进大规模的增产项目,作为大客户,中国正在为参股相关项目而推进谈判。
2022年,中国民营大企业新奥集团(ENN Group)与美国Energy Transfer LP就每年采购270万吨达成协议。新奥集团还与美国NextDecade就分阶段每年采购200万吨达成协议。另外,以北京市主权财富基金为大股东的中国燃气控股也与NextDecade就每年采购100万吨达成协议。计划于2020年代后半期启动进口。
欧洲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数据显示,中国2021~2022年签署的LNG长期合同的采购量达到每年约5千万吨。按照中国在2015~2020年的6年里,每年采购约1600万吨计算,在截至2022年底的短短2年里确保了此前约3倍的量。
![]() |
参加LNG大型合同签署的中国石化和卡塔尔能源公司的高管等(2022年11月,多哈,REUTERS) |
除了LNG以外,中国还通过管线从周边国家进口天然气。在2020~2021年的进口量中,现货交易所占的比率为4~5成,高于被认为约3成的日本。但是,鉴于中长期的需求增长,中国似乎改变了采购战略。
中国于2021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最大的LNG进口国。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活动停滞影响,2022年中国的进口量比上年减少18%,降至约6500万吨。但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天然气需求今后将持续增加,到2030年将增至2021年的1.5倍以上。
力争实现脱碳化的世界各国将天然气定位为比较清洁的过渡性燃料,在此背景下,世界LNG需求也有望增长。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世界LNG需求将增至每年4亿8800万吨,比2020年增加约4成。还有观点认为,全球供应到2025年将每月短缺760万吨。
为供应链中断做准备
对中国企业来说,风险因素是以中美对立为背景的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扩大至LNG。有分析认为,在半导体等领域排除中国的状况持续下,如果签署长期合同,能维持采购的可能性较高。
![]() |
实际上,基于长期合同的中国的LNG供应商以美国为最多。在贸易摩擦激化的2019年,中国对美国产LNG征收了25%的额外关税,但2020年豁免。自2021年起犹如井喷一样,长期合同接二连三被签署。
中国企业的长期合同达到每年9千万吨规模。其中美国产约为2500万吨,澳大利亚产约为1700万吨,中东产约为1400万吨,俄罗斯产约为600万吨。今后中国所警惕的是对美国产的过度依赖。
![]() |
LNG运输船(资料图,REUTERS) |
“愿同卡方(卡塔尔)扩大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领域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2月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与卡塔尔埃米尔(国王)塔米姆举行会谈,呼吁展开进一步合作。
中国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正在慎重分散供应企业。从天然气来看,将通过中国国内产满足需求的逾一半,其余将利用管线从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进口。将来自美澳和中东等的LNG结合起来加以利用。中国石油大企业的高管指出,“(这样)对特定国家的依赖不超过3~4成最为妥当”。
日本持慎重态度
在中国企业作为基于长期合同的大型LNG买家崛起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的存在感势必下降。
日本企业2021~2022年签署的长期合同还不到每年1千万吨。由于脱碳化的趋势、人口减少与核电站重启运行,未来的需求充满不确定性,日本电力和天然气企业对大型的长期合同持慎重态度。东京电力控股和中部电力各出资50%的JERA在2021年底并未续签与卡塔尔签署的为期25年(每年500万吨)的大型合同。可以说中国石化借机进入。
在LNG开发领域,在新项目启动生产之前,开发商会与进口商签署长期合同,制定收支计划,然后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此前,日本的电力和天然气企业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项目启动过程中一直发挥主导性作用,但中国企业正在取而代之。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花房良祐 休斯顿,多部田俊辅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