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新高推手:半导体的日本“幕后企业”

2024/03/04


      东京股市的日经平均指数继31日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后,34日开盘后又继续上涨,交易时间内首次达到了4万点的水平。在全球资金集中投向半导体相关股票的情况下,日本股市的涨幅超过了美国、台湾、韩国等竞争股市。日本聚集着支撑半导体生产的幕后企业,这一点再次被投资者看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争夺主导权使得日本处于优势地位。这还让生产半导体设备或零部件的日本中坚企业受惠。

   

   

      2月29日,在美国股票市场,由于1月份按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如同市场预期一样出现放缓,高科技股的上涨火焰再次点燃。人工智能(AI)半导体大企业英伟达(NVIDIA)的股价比上一日上涨2%,其竞争对手超威半导体 (AMD)的股价也迅速反弹,上涨9%。在东京股票市场,制造设备企业Tokyo ElectronTEL)的股价也一度上涨5%,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

  

      除了日美之外,全球半导体相关股票还集中在台积电(TSMC)的诞生地台湾和三星电子的大本营韩国。对比一下各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可以发现,从20239月末到202431日,日经平均指数的涨幅达到25%,远远超过台湾加权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还高于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229日)。

  

      2月,整个东证Prime(主板)市场的单个工作日平均交易额达到5.1632万亿日元,比1月份增长19%,在半导体股票普遍上涨的背景下,刷新了包括原1部(原主板)市场在内的历史最高记录。交易额排名靠前的是半导体相关企业的股票。

  

      为什么资金容易投向日本股市呢?投资者关注的是支撑半导体生产的日本产业基础。包括市值较小的中型企业在内,日本广泛聚集了这样的企业。UBS SuMi TRUST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青木大树表示:继拉动高科技行情的美股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之后寻找新投资标的的投资者很容易把目光转向日本

   

     

      虽然日本半导体产业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方面的地位不断崩塌,但却一直在生产半导体不可或缺的设备和零部件方面保持着很高的竞争力。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显示,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材料份额来看,日本为48%,远远超过位居第2位的台湾(16%)。日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份额也达到31%,仅次于美国(35%)位居第2位。


     

      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AI尖端半导体而言,微细化和集成技术成为关键。能满足复杂制造工序的日本的设备和零部件不可或缺。

 

      例如,31日股价上涨12%的TOWA。该公司在用树脂包裹半导体的封装设备方面掌握全球6成份额。面向生成AI的半导体为了提高性能,高密度集成多个芯片,以高效率和高精度注入树脂的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据该公司社长冈田博和介绍,面向AI使用的新一代存储器方面,“2023财年(截至20243月)韩国半导体厂商计划下单1520台(TOWA的封装设备)

  

      日本野村微科学(Nomura Micro Science)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清洗工序使用的的设备生产商。其设备可以去除微细的杂质,转变成高纯度水。随着半导体制造工序越来越复杂,水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设备和维护需求也保持坚挺。该公司31日的股价一度上涨5%,连续4天刷新上市以来新高。

  

      日本企业在半导体的材料领域,也有像信越化学工业及HOYA等不断打磨技术的企业。SMBC日兴证券的首席分析师宫本刚指出:很多企业在受生成AI推动、需求不断增加的高端材料领域占据优势,AI需求对日本的材料厂商是利好

  

      日本作为分散生产基地的目的地,也开始显示存在感。台积电在日本九州熊本县建设工厂以及要在日本国内生产最尖端半导体并与美国IBM等欧美企业联手的日本企业Rapidus的动向反映出不仅仅对于半导体,日本的地缘政治学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备受国外投资者关注。如果在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增加,设备及零部件的需求有可能扩大。

  

      面向生成AI的需求及范围有望扩大,另一方面对迅速涨价的警惕感也在增强。日本大型检测设备企业爱德万测试的本财年预期PER(股价收益率)为81倍,过去10年最高是45倍左右,目前达到过去的近2倍。2年后的2025财年(截至20263月)的市场预期也达到36倍,几年后的大幅增益也被考虑在内。

  

     预期带动的购买也扩大到日本中坚企业。比如,从事检测机器探针卡的企业日本电子材料。该公司2023财年(截至20243月)的净利润预计比上财年减少85%,但股价比2023年底上涨了约6成。

   

      Epic Partners Investments的代表董事武英松认为:生成AI多大程度普及还是未知数,不能一概断言股价过高。另一方面,也有意见指出:虽然我认为这与IT泡沫期相比,是明智的举动,但我担心(购买的)集中度过高PayPay Asset Management执行董事山田拓也)。投资者们一方面对目前的过热感存在不安,但另一方面也在追求高增长和高回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