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贬值(上) 源于竞争力下降

2022/04/19


  日元贬值之前被视为有利于日本经济,但现在日元贬值让日本企业和家庭正在发出叫苦声。在以往的“常识”动摇的背后,存在日本企业实力和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对日元贬值的看法似乎需要重新评估。

 

  “(对日本的制造业来说)日元贬值风险是首次出现”,日本钢铁联盟的会长、日本制铁社长桥本英二3月底指出了日元贬值对钢铁业的负面影响。钢铁属于出口行业,同时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口很多。资源价格走高局面下的日元贬值将侵蚀竞争力。

   

 

     日元汇率贬值至1美元兑约126日元,已重返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任何人都坚信日元贬值是积极的,但20年过去后,现在已变成“恶性日元贬值”(财务相铃木俊一)。

 

    新冠疫情导致访日外国人锐减,乌克兰危机正在推高进口物价。目前处于日元贬值缺点变得突出的特殊环境,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日元贬值成为包袱的深层存在日本产业竞争力的停滞。

    

       此前出现日元贬值之后,降低外币计价的销售价格,能增加日本出口。现在,日本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即使出现日元贬值,日本国内的出口也不会增加。在始于2012年的“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日元贬值局面下,出口数量的增加仅为1成。

 

 

      在日本有力企业的生产和研究基地已减少的日本国内,“剩下了不得不留下来的企业,招致了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下降”,法国巴黎银行旗下证券部门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这样认为。体现技术创新等的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持续下降。目前日本已无法在国内创造足以抵消日元贬值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这一点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汇总的“附加值贸易统计”中显而易见。这个统计显示贸易环节各国创造的附加值。从日本的出口来看,国内创造的附加值从1995年的94%降至作为最新数据的2018年的83%。

 

      美国在这一期间仅下降0.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美国从国内向海外客户提供软件和云平台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服务。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顾问斋藤润指出,“日本在全球价值链(经由跨越多国的生产工序创造附加值的体系)之中出现地位下降”。

  


    

     在最近20年里,企业并未充分利用日元贬值和低利率的东风。在1990年代后半期的金融危机以后萎缩,对投资犹豫不决。过去20年的资本存量仅增长9%,大幅低于达到50%左右的美英和17%的德国。

 

     此外,政策也如出一辙。三菱综合研究所政策经济中心负责人武田洋子认为,“日元贬值彰显出落后于世界速度的政府和企业的问题”。因“安倍经济学”而取得进展的数字化受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落后于世界标准的情况浮出水面。去碳化也并未缓解资源价格走高的负面影响。

 

       日本提升企业实力、提高工资的良性循环仍未实现。因此,家庭难以承受日元贬值导致的涨价。永旺决定在6月底之前避免自有品牌(PB)提价。

 

 

      如何才能提供只能在日本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索尼集团2015年融资约4000亿日元,投资了图像传感器。在液晶电视等领域推进了海外生产外包,而图像传感器在日本国内生产和出口,这些举措正在拉动索尼的增长。

 

       如果不能摆脱日元贬值依存,创造出新的附加值,就无法发挥让财富惠及家庭的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小栗太、大塚节雄、松尾洋平、小滝麻理子、真锅和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