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混乱股市却意外走高的理由
2020/11/09
“意外的股价走高”这种声音不绝于耳。市场提心吊胆关注的美国总统选举彻底尘埃落定或仍需等待。而在欧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迅速扩大,重启行动限制的国家也相继出现。但是,日经平均指数在11月6日却反弹至29年来的高点。虽然很多消极因素引人关注,但股价却迅速走高,原因何在呢?
![]() |
日经平均指数已反弹至29年来新高(11月6日,东京都中央区) |
先从结论来说,那就是市场大体考虑到了总统选举这一事件,今后市场或不会因选举结果而或喜或忧。目前市场关注的是世界经济周期。现在的经济周期已经触底,开始向改善方向发展,这一事实成为如今股价走高的最主要原因。
以往也一直是这样。“回顾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前后,即使短期来看选举结果导致股价上下波动,但股价最终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动向而朝一个方向收敛”,SMBC日兴证券的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圷正嗣表示。
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的美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因与股价的联动性高而知名。实际上,对比ISM制造业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上年同比涨幅的走势表可以发现,两者的波动幅度基本一致。
这种趋势在总统选举的前后也一样会出现。例如,在特朗普赢得胜利的2016年11月的总统选举时,选举之后颠覆多数人的预期,股价大幅走高。
![]() |
原因是选举前已触底的经济周期原本就处在复苏途中。股价也同样处于触底并逐渐反弹的趋势之中,同时还有投资者在总统选举这一暂时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事件之前暂停买入。这些投资者在选举结束后一举开始买入,引发了所谓的“特朗普行情”。
在此情况下重要的是市场重视的并非选举结果。市场更为关注的应该是经济周期。
此次情况如何呢?经济周期进入与2016年基本相同的“复苏途中”的阶段。在总统选举投票日前一天的11月2日发布的10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从上月的55.4迅速提高至59.3。创出2018年9月以来、时隔24个月的最高水平,还大幅高于市场预期(56.0)。
在总统选举前后的数天里,投资者的选股动向为“蓝色浪潮概念股”→“特朗普概念股”→“扭曲国会概念股”,可谓瞬息万变。
![]() |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押注民主党的候选人拜登取得胜利、国会众参两院也由民主党控制的“蓝色浪潮”的市场参与者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伴随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国债的增发必将出现。
这样一来,长期利率将上升,而在股票市场,对利率上升敏感的成长股将被抛售,以周期性股票为中心的价值股(低估)被买入。
随后,在计票的一开始时,特朗普的表现超出预期,猛追拜登。看到这一点的投资者的选股动向骤变,随着利率迅速下降,成长股迅速迎来买入。
然而,进入计票的最终阶段,拜登扩大了对特朗普的优势,参议院则形成共和党占优的局势。这意味着可能出现总统与众议院归民主党、参议院归共和党这一“扭曲”状态。
这样一来,即使拜登赢得胜利,民主党倡导的大规模经济对策也难以落实,同时要实现对高科技企业的监管强化也存在难度。结果,利率进一步下降,投资者的买入开始集中于以GAFA为中心的大型科技股。
但是,这归根到底是股票市场内的资金的流动。虽然各行业的资金有进有出,但股价指数始终大幅上升。看起来这是“不管总统是谁、股价都会上涨”这种只看好的一面的股价反应,但根本原因是11月2日的ISM制造业指数超预期改善。
即使拜登最终赢得胜利,如果国会陷入扭曲状态,市场最为担忧的增税也难以实施。只要能确认这种可能性,接下来投资者就将开始买入。圷正嗣表示“观察ISM制造业指数,看起来经济周期今后将迅速复苏。以选举为转折点、股价迅速上涨是理所当然的走势”。
虽然稍稍逊色于美国股市,但日本股票也被买入。上周1周的日经平均指数上涨了1348点,涨幅达到5.9%。
观察日经平均指数的走势图,会发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过去3年里,一旦稍微突破属于现在水平的2万4000点,就会全面下跌,随后转为大幅下跌。
各次下跌前的顶点分别是(1)2018年1月23日的2万4124点、(2)2018年10月2日的2万4270点、(3)2020年1月20日的2万4083点。此次已超过其中最高的(2),但正如“有三就有四”的说法,发生相同的行情暴跌的可能性真的不存在吗?
摩根大通证券的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阪上亮太表示“与过去3次的明显差异是,在市场参与者之中看空派仍然很多。实际上,全球很多投资者目前都将股票的配置比例从低配(underweight)调整为中性的状态”。
回顾过去,(1)的顶点之后迎来“VIX曲线倒挂”,(2)的顶点之后迎来“圣诞冲击”而(3)的顶点后“新冠病毒冲击”随之而来。
在之前,市场均表现强势,呈现几乎全部投资者都在买入股票的状态。与看起来怀疑派仍很多的目前情况明显不同。市场上看空派越多,上涨行情越能长期持续。
反过来说,如果投资者全体转为乐观,那么上涨行情的结束就不远了。虽然不能掉以轻心,但这个时间看起来仍然稍有些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川崎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