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10天蒸发4万亿美元

2020/02/04


      之前集中于风险资产的投资资金出现逆流出。在2月3日恢复交易的上海股票市场,股价指数一度大幅下跌9%。受对新型肺炎问题的担忧,全球股票总市值在最近约10天内蒸发了约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在生产和债务方面都变得庞大,对世界经济构成的打击也难免加剧。中美对立缓和带来的世界经济复苏预期正在动摇。

    

      时隔1周半重启交易的2月3日的上证综合指数大幅连续下跌,与春节前的1月23日收盘价相比下跌8%,收于2746.6056点。创出约1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股市除了一部分股票之外,涨跌被限制在上下10%,范围很小。3日当天跌停的股票超过3000只,达到在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的8成,下行压力有可能持续。

    

      资金从股市流出的速度相当迅速。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在始于1月21日的1周时间里,约284亿美元从中国股市流出。速度超过2019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时,这一趋势今后也可能扩大。另外,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跌至1美元兑7.02元,创出2019年12月以来的人民币贬值水平。

   

      蒸发4万亿美元

  

      2月3日,日经平均指数也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33点等,亚洲各国股市出现联袂下跌。如果根据QUICK·FactSet的数据加以推算,全球总市值自达到创出历史新高的88万亿美元的1月20日至2月3日减少了4万亿美元。3日仅中国预计就减少了5000亿美元左右。

     

      新型肺炎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世界经济构成打击仍难以估量,金融市场上的不安情绪正在升温。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副主任连维良在3日的记者会上,针对新型肺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很多经济学家以2003年的"非典"(重度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作为参考,分析了此次新型肺炎对经济的影响。

  

      连维良表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比那时明显增强”,提出了打击低于非典疫情的看法。非典于2003年春季集中产生影响,当年4~6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同比增长9.1%,比1~3月下降了2个百分点。

  

      对经济影响有多大

   

      另一方面,在民间调查机构中,认为此次疫情超过非典的估算很多。英国调查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Economics)认为,由于生产活动停止等影响,中国经济将下滑,预计把2020年世界GDP增长率拉低0.2%。

   

      与2003年时相比,中国的存在感加大。中国占世界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比例从8%提高至20%。贸易份额、原油需求和旅行支出也在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占世界债务的比例也从3%提高至20%。中国经济减速和企业业绩受到的打击有可能动摇此前一直依赖贷款的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金融信息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截至2019年12月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不含金融)发行的公司债的偿还金额到2020年将达到4200亿美元,到2021年或接近6300亿美元,2022年达到5700亿美元。3年的累计金额超过1.6万亿美元,为2017~2019年的1.5倍。

   


      债务偿还膨胀是中国为刺激经济而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副作用。自2012年秋季起,中国企业的债务迅速增加。

    

      上市企业的总负债截至2019年9月底超过40万亿元,增至2012年底的2.4倍。不仅是2019年12月未及时偿还本息的“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等政府下属企业,甚至大型民营企业都面临过剩债务的沉重负担。

  

      目前,很多冷静的观点认为“即使经济复苏的趋势延后,但难以想象出现崩溃”(富达投资(日本)的福田理弘)。还有观点认为,各国出台防止感染的举措,与政府行动迟缓的非典时相比,事态有望早日平息。

   

      不过,非典流行发生在世界经济迈向扩张的初期阶段。此次则处于经济周期的后期,世界的债务水平也已提高。如果影响持续发酵,意想不到的经济衰退风险有可能提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张勇祥 上海,原田逸策、长谷川雄大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