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市值看中美日企业的兴衰沉浮

2017/09/12


      步入21世纪后实现飞跃的世界级企业都在哪些国家?对比20世纪末与现在,从中国、日本、美国、德国总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名单变化可以看出以下3点:美国的强大、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的停滞。

  

 

      尽管目前全球股市正面临着朝鲜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但总市值合计依然达到77万亿美元(截至2017年6月底)左右,为历史最高水平。起拉动作用的是最大规模的美国股市。纽约证券交易所(约20万亿美元)和纳斯达克市场(9万亿美元)合计占全球的40%左右。

 

      在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规模为全球最大的东京股市如今排在美国两大市场之后,退居第三位。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安倍经济学”虽然挽回了一些颓势,但在21世纪依然步履沉重。从股票指数的对比来看也只比上世纪末高出40%左右。与高出2.6倍的纳斯达克以及高出90%的德国相比相形见绌。

 

      发展势头的差别也明显体现在排行榜名单上。从日本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企业无论现在还是以往都停留在三家,即丰田汽车、NTT、NTT DoCoMo。然而,即便是日本第一的丰田,在全球的总市值排行榜上也只排在40位左右。

 

    提到世界最大企业,则非美国苹果莫属。该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丰田的4倍以上,匹敌日本前十大企业的合计额。进入本世纪后,快速增至150倍以上。

  

 

    与20世纪末相比,美国总市值排名前5的企业全部易主。资源和制造业等“重厚长大”型企业被IT企业取代的格局非常明显。Facebook成立于本世纪(2004年)。之后仅仅8年就实现上市,而总市值也随之膨胀。这也显示出由来于各公司名称首字母“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的美国科技巨头的强劲势头。

 


 

    除了苹果的智能手机和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等创新性商品与服务带来的垄断性收益之外,以丰富的手头现金为武器展开的并购(M&A)也是世界顶级企业的拿手好戏。

 

    作为中国互联网服务2强的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的崛起也非常迅猛。阿里巴巴的自由现金流达到1万亿日元左右。通过积极展开收购来实现增长,总市值如今也都达到丰田的2倍以上。

 

    虽然不如中美两国那么突出,但在欧洲市场也能看到新陈代谢。德国市场的总市值首位是思爱普 (SAP),作为政府提唱的“工业4.0”的马前卒,该公司从软件层面支撑“物联网(IoT)”,借此实现了飞速发展。

 

    反观日本企业,第4位软银集团的孤军奋斗态势突出。肩负未来的IT企业很少,这导致了日本股价上涨步履瞒珊。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