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要合作回收利用稀有金属,减轻供应风险

2023/03/08


       七国集团(G7)对稀有金属分布不均的担忧正在加强。G7占全球产量的平均份额仅为8%。如果来自主要生产国中国等的供应中断,将无法生产纯电动汽车(EV)和工具等广泛产品。在中美对立加深的背景下,G7将针对从废弃电子产品中回收稀有金属展开合作。日本将在技术方面提供协助,寻求强化经济安全保障。

 

       最尖端的电子产品离不开稀有金属。稀有金属的代表例子之一钕被用于高性能马达。此外,作为不锈钢材料的镍也是纯电动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

 

       G7当中,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之外,其他国家都比较缺乏自然资源。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显示,从钽、钨、锰和钒来看,G7基本没有生产。按可获得数据的19个品类的平均值来看,G7占全球产量的份额仅为8%。本国无法生产的部分不得不依赖进口。

 

 

       作为进口来源地,中国的存在感很突出。尤其是用于工具等的钨,中国占到全球产量的8成以上。如果中国限制钨的出口,会导致难以获取用于汽车生产的超硬工具。

 

       为了抑制经济安全因稀有金属而遭受威胁的风险,G7将加强合作。将针对被称为“城市矿山”的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展开合作。尽管电子产品本身损坏,但只要含有稀有金属,就能回收再利用。

 

       G7废弃的电子产品量被认为达到每人每年20公斤左右,像矿石一样称得上“资源”。

 

       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1月访美,提出与美欧等构建“回收利用网络”。2023年,在日本担任主席国的G7峰会上,力争建立工作组,推动稀有金属回收的技术合作和废弃物跨境转移。

 

       稀有金属再资源化的举措仍在途中。例如智能手机含有的钨,回收利用率仅为5%。日本设想在技术方面做出贡献。

 


       日本国内企业拥有相关经验,例如三菱材料计划正式涉足从纯电动汽车等的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稀有金属的业务。将从东南亚等进口废弃电子设备,推动再利用。

  

三菱材料等日企拥有“城市矿山”稀有金属回收再利用的经验

 

       此外,废弃物的跨境顺利运输也提上议事日程。将于2025年生效的新《巴塞尔公约》除了含有铅和砷等有害成分、存在爆炸风险的废弃物之外,还将对印刷布线板等本身并非有害的废弃物实施转移限制。出于重要矿物回收利用的目的,对废弃物的运输制定规则。

 

       稀有金属被指存在枯竭风险,全球争夺战已经展开。要实现采购来源的多样化,需要运用城市矿山。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