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级毒株2~3年出现1次?

2022/05/06


      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来情况的举措正在推进。有分析认为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有多处变异,逃避免疫系统的性质增强,与奥密克戎一样具有多处变异的新病毒出现的概率为“2~3年1次”。英国提出了“与新冠共存”的中期预测。在摆脱新冠的战略上,需要做好应对强大变异毒株的准备。

     

       新冠病毒出现的时间被认为是2019年11月前后。约两年后的2021年11月,南非检测出了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病毒表面的凸起状蛋白质“刺突蛋白(Spike)”存在30多处变异。变异之处比之前的变异株都要多,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日本在诊疗所打新冠疫苗的老年人(资料图)

 

      影响最大的是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性质增强。依靠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而获得的免疫,很难防止感染,在发达国家,加快速度接种疫苗加强针的动向扩大。

   

      会不会再次出现像奥密克戎那样有多处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效果大幅降低的变异株呢?2022年4月,京都大学教授西浦博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专家组织“顾问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奥密克戎级病毒出现风险相关分析结果。结论是“平均几年内会发生1次”。

      

       新冠病毒出现约两年后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到2022年4月的5个月里,没有出现新的奥密克戎级毒株,西浦博教授根据这一点,推测出了新毒株的出现概率。奥密克戎级毒株在1年内不会出现的概率约为65%,出现1次以上的概率约为35%,平均2~3年发生1次。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4月召开的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美国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教授贝德福德(Trevor Bedford)也提出了同样的分析结果。贝德福德指出,新冠病毒的进化“速度惊人,比季节性流感病毒还要快”。

 

      FDA召开咨询委员会是为了讨论今后有关疫苗加强接种的方针。对于奥密克戎,现有疫苗已不能完全应对,即使加强接种,预防感染和发病的效果也会在短期内下降。美国辉瑞及美国莫德纳(Moderna)已开始临床试验根据奥密克戎重新设计的专用疫苗。

   


    

      不过,即使确认专用疫苗的效果好,在马上又出现新奥密克戎级别病毒的情况下,替换成专用疫苗的意义恐怕也很小。从奥密克戎级别病毒出现概率为1年内有35%左右这一分析来看,西浦博教授认为专用疫苗“有效期为1年以上”。

    

      短期来看,从奥密克戎派生出来的变异病毒中传染性强的变异病毒将持续传播。奥密克戎最初占主流的是“BA.1”,但将变成派生型“BA.2”。在美国纽约州,由BA.2进一步派生出的“BA.2.12.1”增加,在南亚,“BA.4”和“BA.5”蔓延。

     

纽约市内的新冠检查所(资料图,Reuters)

 

      不能保证以后出现的奥密克戎级别病毒的病原性会像奥密克戎一样弱。即使加上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效果,也有可能出现重症和死亡风险增加。

    

      病毒进化将左右世界的中期预测。给英国政府提供科学建议的专家组织“SAGE”2月关于新冠病毒进化,给出了从“可能最好”到“可能最差”4种情况。“最好”的情况是仅在某些季节和地区出现小规模流行。“最差”的情况是广泛接种根据变异病毒更新后的疫苗,有的情况还需要强制限制行动。

     

      有很多人认为,新冠病毒大流行长期会变成像流感一样、感染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地方性流行病(水土病)”。不过,时间还无法预测。各国要相互合作,持续监测病毒变异,不断摸索出口战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越川智瑛

 

小资料 地方性流行病

     在某个地区,某种传染病持续流行,总出现感染者的状态。感染者的出现稳定在一定水平,仅限于预期范围内。也叫“水土病”,在日本,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及RS病毒等属于地方性流行病。

 

      比正常情况出现更多感染者的情况叫做“流行病”和“爆发”。流行病如果在全世界蔓延,就成为“大流行”。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是大约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以来的首次大流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