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太空大国地位也难保?
2022/03/21
小玉祥司:俄罗斯为了对抗欧美采取的制裁措施,在宇宙开发方面也加强了进攻姿态。负责宇宙开发的俄罗斯国营企业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长暗示将会停止国际空间站(ISS)的合作,还提出停止向美国出售火箭发动机。不过,这也折射出俄罗斯的焦虑心态,那就是担心本国与美国的合作关系破裂,从而使得本国有可能从宇宙强国的行列中掉队。俄罗斯在与中国携手推进月球基地计划,因此正把希望寄托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上,但取得进展似乎并非易事。
![]() |
NASA与Roscosmos提供 |
“国际空间站将失去控制”
2月25日,俄罗斯开始进攻乌克兰的第二天,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罗戈津(Rogozin)在SNS上的留言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罗戈津写道:“如果断绝与我们(俄罗斯)的合作关系,ISS就会失去控制脱离轨道,坠落到美国或欧洲,谁来拯救这样的境况?ISS不会飞跃俄罗斯上空。所有风险都由你们承担”。美国宣布对俄经济制裁时,总统拜登表示“将对俄罗斯航空航天产业进行打击”,罗戈津的留言是对此做出的反应。
ISS分为美国舱段和俄罗斯舱段,各自承担着不同功能。使ISS保持在轨道上运行、防止其坠落至地球的功能此前一直由俄罗斯方面负责。罗戈津的言论也可以理解为俄罗斯方面做出的有可能让ISS坠落地球的威胁。
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方面无法让ISS保持在轨道上运行。此前空间站主要使用俄罗斯方面的设施以及补给飞船发动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美国的补给飞船“天鹅座(Cygnus)”也可以进行轨道控制。目前已对接ISS的天鹅座飞船正打算执行调整空间站轨道的任务。
![]() |
Space X的新型载人宇宙飞船“龙飞船(Crew Dragon)”(图片由NASA/Bill Ingalls提供) |
在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半岛的2014年,向ISS运送宇航员只能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利用天鹅座飞船控制空间站轨道的方案也并未投入实用。如今,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的新型载人宇宙飞船“龙飞船(Crew Dragon)”已成功对接空间站,利用天鹅座维持空间站的轨道运行也成为可能,罗戈津在SNS上的发文没有现实意义。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之前,罗戈津发表了很多重视与美国合作的言论。2021年4月,负责宇宙开发的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曾表示俄罗斯将于2025年以后退出ISS项目,但罗戈津后来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进行电话会谈时,表示支持ISS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30年。
另外,罗戈津认为,美国对俄罗斯宇宙相关企业实施的制裁等“使合作难度明显加大”,要求美方放宽制裁。他之前似乎一直认为,与美国的合作对维持俄罗斯在宇宙领域的存在感十分重要。
俄罗斯在太空领域存在感或下降
不过,罗戈津在网上就ISS发文之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停止销售此前向美国的主力火箭供应的火箭发动机,并拒绝发射英国宇宙通信初创企业OneWeb的卫星。NASA宇航员预定于3月底乘坐联盟号飞船返回地球,俄罗斯航天局还暗示了拒绝他们搭乘联盟号的可能性。
![]() |
俄罗斯航天局中止了OneWeb的卫星发射任务(OneWeb的低轨道卫星) |
俄罗斯这样的对抗措施以及对ISS运行的牵制不会对欧美产生重大影响,反而很有可能导致俄罗斯在宇宙开发领域中的存在感迅速下降。
对俄罗斯来说,拒绝发射的负面影响很大
火箭发动机的停售或将产生短期的影响,但使用美国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美国造发动机的后继火箭正在开发。预定2022年内进行首次发射。关于卫星发射,除了美国Space X运营的猎鹰9号(Falcon 9)等之外,欧洲的阿丽亚娜6和日本的H3等新型火箭将接连问世。
拒绝发射将对OneWeb构成打击,但将招致今后客户的流失,俄罗斯将丧失凭借前苏联以来的业绩维持的发射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很大。
关于ISS,随着俄罗斯退出,截至2030年的使用时间延长或将被中止,在2024年停止使用。但是,美国正在推进委托民营企业的新宇宙空间站项目,即使出现数年的空白期,到2020年代后半期也将投入使用。俄罗斯也自主拥有新宇宙空间站的构想,但存在资金确保的隐忧。
或依赖快速发展的中国
与欧美合作变得困难的俄罗斯被认为将依赖的是在太空开发领域快速发展的中国。2021年,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就月球基地建设展开合作的备忘录,还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会议上发布了项目的发展蓝图。不过,包括前苏联时代在内,俄罗斯缺乏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成绩,而从近年来的无人月球探测来看,中国与美国相比成绩也更为显著。中国正呼吁其他国家参与,包括资金层面在内,中国无疑将掌握主导权。除了月球基地计划以外,双方缺乏明显的合作,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彰显存在感,仍是未知数。
另外,俄罗斯来面临的更加严峻的状况是,在利用大量小型卫星收集地球数据以及构建通信网等犹如巨型星座(mega-constellations)的最尖端技术领域的落后。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的太空,民间业务正在迅速形成,但切断与欧美的合作关系,有可能等同于亲手关闭进入新市场的大门。
在冷战终结以后,俄罗斯以称得上前苏联时代遗产的载人太空开发为核心,保持了太空大国的地位。与美国展开合作的ISS就是一个象征性的项目。但是,如果维持对美国等的强硬态度,在太空开发方面,俄罗斯将勒住自己的脖子。俄罗斯失去太空大国地位的日子或许已不再遥远。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玉祥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