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或有数十万人受到新冠后遗症影响
2021/12/08
在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奥密克戎”疫情引发担忧的情况下,还有不少人为感染后留下的后遗症苦恼不已。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每4名新冠患者中就有1人在半年后仍有症状,日本国内的这一人数有可能达到数十万规模。虽然日本中央政府发布了诊疗指南,但新冠后遗症的机理等尚有很多地方未查明。为了减少新冠后遗症对劳动人口的影响,扩充支援体制迫在眉睫。
26%的新冠感染者留有后遗症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对感染新冠的约500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26.3%的人回答称发病或确诊半年后仍留有后遗症。日本国内的累计新冠感染人数约为170万,考虑到有些人的后遗症不到半年就已经治愈,受到后遗症影响的人可能达到数十万。
![]() |
“干什么都觉得身体沉重,呼吸困难。一直很难受”。一位在千叶县一家餐饮店工作的女性(52岁)如此叹息道。她2021年1月感染新冠,到现在仍留有后遗症。
新冠治愈之后,喘不上气的状态仍一直持续,像石头压在身上一样的倦怠感让这位女性烦恼不已。经常就诊的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感冒”。她2月重新开始工作,但“不能长时间劳作,家务也无法得心应手”。
但上司和家人不理解,认为“只是感冒久久不愈而已”,她在精神上也处于崩溃边缘。4月去看了后遗症门诊。每月去一次医院,使用了汉方药和缓解胸部不适的药物,目前正在持续接受对症治疗。
![]() |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新冠感染者后遗症指南 |
新冠后遗症的详细机理还没有查明,正确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也未确立,能够应对的医疗机构十分有限,因此后遗症长期持续的情况并不少见。
世界卫生组织(WHO)10月才把“确认感染后3个月内发病,持续2个月以上,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症状”定义为新冠后遗症。同时指出,某些情况下,即便症状好转也会再次发病。
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1日发布的后遗症相关指南指出,“3分之2的症状会在3个月左右治愈,但如果不安情绪加重,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恶化”。介绍了呼吸器官、循环器官、味觉、嗅觉等出现症状的处理方法。
东京都接到4222件咨询
自3月底起,东京都在都立医院等陆续设立了新冠后遗症咨询窗口,6月以后开始发放里面写明症状和数据等的小册子。据东京都医院经营本部称,到目前为止共接到4222件咨询(截至11月15日)。其中40多岁的人最多,达到835名,20多岁的人有819名,30多岁的人有726名。新冠后遗症对劳动人口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川崎市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医院1月开始设立新冠后遗症门诊,到11月底的接诊人数已超过300人。据该院医生土田知也介绍,很多患者是在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后没有好转才来这里的,甚至出现患者被倦怠感折磨1年多的情况。多数患者正值壮年,在有工作的人当中,有4分之1的人被迫休假或离职,有的人缩短了工作时间,或者换到工作负担较轻的岗位。
按照日本《感染症法》,新冠属于“指定感染症”,感染本身的治疗由公费承担,不需要个人支付费用。但后遗症的治疗需要自己负担,会影响生活。
![]() |
“请假期间的收入没有保障”、“收入减少,眼看着生活费和医疗费都没法支付了”。在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医院,因后遗症长期无法治愈等原因而对生活抱有不安的患者发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声音。
桑岛规夫是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除了帮助患者向工作单位解释病情之外,还在工伤事故和生活保障申请手续的办理、求职等方面提供支援。他指出,“新冠后遗症是疾病的观念尚未普及。需要对‘应该为患者兼顾工作和治疗提供支援’的意识进行广泛宣传”。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秦明日香、武沙佑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