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是怎么来的?
2021/08/24
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残疾人体育盛会,残奥会(Paralympic,又称帕拉林匹克运动会)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残奥会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场顶级运动员展开高水平角逐的全球盛会吧。
![]() |
竖立着古特曼医生铜像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2020年2月) |
残奥会起源于何时
残奥会起源于1948年7月29日在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举行的残疾人射箭比赛,该医院当时为战争中伤到脊髓的病人提供治疗。路德维希·古特曼(Ludwig Guttman)医生特意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之际,宣传了运动康复的有效性。从此以后,该医院每年都会举行残疾人体育比赛,1952年还有荷兰选手参赛,由此发展为第一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ISMG)。
1960年罗马奥运会闭幕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首次在其举办城市举行。这后来被视为第一届残奥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后在东京举行的为第二届。此次为东京第二次成为残奥会举办城市。就冬季残奥会来说,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曾在1984年和1988年连续举办两届,但东京是历史上首个举办两届夏季残奥会的城市,东京残奥会非常值得纪念。
![]() |
在1964年东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宣誓的日本选手。站在后面的是代表团团长中村裕医生(图片由社会福利法人“太阳之家”提供) |
残奥会的含义
其实,首次使用“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这种说法的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该词为“半身不遂(Paraplegia)”和“奥林匹克(Olympics)”的合成词,是第一届东京残奥会的爱称。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将管理“奥林匹克”名称的国际奥委会(IOC)批准的“Paralympic”用作正式名称。自那时起,残奥会才有了与奥运会“同时举行(Parallel)”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含义。
参赛国家和地区多少,运动员人数几何
1964年东京残奥会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378名选手参加。比赛项目只有田径、游泳、射箭、轮椅篮球等9项。此次为东京第二次举办残奥会,预计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22个比赛项目的角逐,参赛运动员最多将达到4400人,参赛国家和运动员人数的增加也说明了两届残奥会之间残疾人运动的发展。能够参赛的残疾人最初仅限于脊髓损伤等轮椅选手,现在则扩大到了视觉障碍、截肢、脑瘫、智力障碍等。目前已经和奥运会一样,成了比拼技术和力量的高水平体育盛会。
![]() |
在里约热内卢残奥会开幕式上入场的日本代表团(2016年9月) |
残奥会的意义
虽然近年残奥会大幅转向商业主义,但“奥林匹克运动”本来是和平运动。而“残奥会运动”可以说是社会变革运动。看到残疾运动员通过各种努力参与体育,承认任何人都拥有的多种个性,有利于创造大家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共生社会。举办城市还有推进设施无障碍化的作用。
日本残奥会委员会委员长河合纯一称:“残奥会是人类可能性的盛会”。因为可以让我们看到即使拥有某种残疾,人类仍能做到这些运动。从这个意义上,国际残奥会委员会(IPC)认为残奥会有四大价值。即:克服障碍的“勇气”、突破极限的“坚强意志”、驱使人行动的“精神”、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公平”。
由于新冠疫情蔓延,本届残奥会几乎以无观众形式举办,能够亲眼看到运动员拼搏身姿的人有限。电视直播也比奥运会少。在奥运会期间中断的国内体育赛事也会重启,应该会有很多人去关注其他赛事了。但本届残奥会是日本时隔57年第二次举办。希望大家亲眼去关注一下这些价值。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摄待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