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直面“绿色通胀”难题
2021/12/30
全球物价正在上涨,而快速转向脱碳化成为原因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的天然气需求增加,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电力价格上升又导致有色金属的供给放缓,铝价一度创出13年来新高。从中长期来看,有色金属受益于纯电动汽车(EV)等,需求将增加,今后的价格或高居不下。全球正面临防止气候变暖和抑制脱碳化引发的物价上涨这一“绿色通胀(Greenflation)”的课题。
![]() |
金融信息提供商Refinitiv的统计显示,欧洲天然气价格12月21日涨至184~186欧元/兆瓦时区间。即使在目前,与2020年底相比也达到5倍的高价。原因是在欧洲,伴随脱碳化趋势,面向煤炭火力发电的投资减少,作为替代燃料,天然气的消费随之增加,加之在天然气的供应方面,俄罗斯的出口停滞,供求日趋紧张。
铝价上涨4成
天然气价格走高正在推高有色金属价格。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铝3个月期货目前涨至约2800美元/吨,达到比2020年底高出4成的水平。10月中旬一度突破3200美元大关,创出2008年以来新高。铜和锌也分别上涨2成和3成。
![]() |
资料图(REUTERS) |
背后存在的状况是,天然气价格走高推动电力价格上涨、生产时消耗大量电力的有色金属的生产成本随之增加、有色金属大企业陷入生产停滞。在秋季以后,荷兰的阿得尔铝业(Aldel)宣布铝的部分冶炼厂停工,而比利时的锌业巨头Nyrstar和瑞士的Glencore则宣布锌的一部分冶炼厂停工。
另外,在脱碳化趋势促使需求增加的纯电动汽车领域,铝被大量用于车身的轻量化。用于马达等的铜的使用量达到发动机汽车的4倍。在风力发电领域,布线和马达也大量使用铜,这种需求增加也在推高价格。
在世界最大金属交易所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和铝等6种主要商品的库存截至12月23日总计为141万吨,与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而最明显增加的2021年3月相比减少48%。与2019年底相比也减少25%。
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价格的高涨使得全球的通货膨胀正在加剧。11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与上年同月相比达到6.8%,创出约39年来最高水平。除了能源之外,有色金属等材料价格走高也通过房租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上涨推高物价。在市场相关人士之间,目前以脱碳化为导火索的物价走高正在被称为“绿色通胀”。
难以消除的连锁反应
“引发长期物价走高的概率正在提高”,摩根大通证券的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阪上亮太这样指出。在巴黎协定带来的脱碳化趋势全面形成的2020年以后,“化石燃料的开发投资缩小→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有色金属等生产成本上升”这一连锁反应的局面正在形成,物价容易面临上涨压力。
![]() |
野村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大越龙文指出,这个局面难以消除的原因之一是“可再生能源在多少年后达到充足供给量仍是未知数”。弥补可再生能源短缺的天然气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存在成为“搁浅资产”的可能性,因此开发进展迟缓。
这种迹象已经出现,挪威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推算显示,2021年的全球天然气开发投资为逾3千亿美元,相比顶峰时的2014年减少26%。
对于各国来说,应对通胀已成为课题。过去世界曾对资源价格走高带来的物价上涨束手无策。在因爆发伊朗革命的伊朗停止石油出口而在1980年前后发生第2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CPI出现同比上涨14%左右的状况。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首席投资策略分析师藤户则弘分析称,“当时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出台高利率政策,基准利率达到约20%。招致了美国股市剧烈波动等经济的混乱”。
美联储今年12月提出了提前加息的方针。英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快通过加息应对通胀。
不过,目前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由供应短缺引发,仅凭货币政策难以解决。与第2次石油危机时不同,在推进脱碳化的目前,难以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生产。
各国将通过释放国家储备的干预措施来影响供求,美国等将释放原油储备,中国还将加上有色金属,但很多观点认为释放量有限,效果是暂时的。铜和铝等有色金属被大量用于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设备。市场风险顾问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代表新村直弘表示,铝等脱碳化所需的资源即使价格上涨“需求也不易下降”。
世界经济正在面临兼顾脱碳化的实现和应对通胀这一难题。各国如果在政策的运作上出错,或将给世界经济投下阴影。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