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留学生提供敏感技术将实施许可制
2021/10/27
针对赴日本各大学长期留学的外国人,日本政府将把涉及安全保障的敏感技术的提供改为许可制。尽管日本政府要求在接纳留学生时提前确认是否存在安全方面风险,但并未实施确认的大学占到约4成。
![]() |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在2021年内修订有关《外汇和外国贸易法》运用的通告,2022年度施行。在日本的大学向逗留日本半年以上的留学生提供重要技术之际,大学方需要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相的许可。
对于逗留半年以下的赴日留学生,目前也采取许可制,今后即使是长期逗留日本的留学生,从外国政府获得年收入的25%以上等“处于外国影响之下”的情况也将纳入对象。
![]() |
成为对象的重要技术将根据防止通用设备及零部件转为军用的国际框架加以确定。将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机器人等广泛技术。
日本经济产业省依据基于《外汇和外国贸易法》的指导方针,要求日本的大学在接纳留学生和外国研究人员之际对是否存在安全方面隐忧展开事前审查。如果无法从留学生开始、在接纳阶段掌握来自外国政府的资金支援等实际情况,就无法确定哪些人是属于限制对象的留学生。
日本政府将自2022年度修改研究人员的信息披露的指导方针,如果从包括日本境外的外部机构获得支援,要求向所属机构汇报。将敦促研究人员平时向所属的大学和企业申报。
一方面,日本的大学方面的行动迟缓。日本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4月调查了总计320所日本全国的国立大学、拥有理工科和信息专业的院系的公立和私立大学,结果显示,将接纳时的事前审查纳入内部规定的大学为62.5%。其中国立大学为97.7%,公立为59.0%,而私立仅为47.7%。
![]() |
2017年,日本发生了就读于东京一所大学的技术类院系的中国留学生经由香港将飞机使用的红外相机等出口到中国大陆、因违反日本《外汇和外国贸易法》被判有罪的事件。人工智能(AI)和量子密码等最尖端技术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质。
在推进这些领域研究开发的日本的大学里,来自中国等的留学生不在少数。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国分俊史指出“敏感技术的外流被认为日常性的发生”。
由于民生技术发展迅速,日本根据国际框架确定限制对象的现行做法跟不上情况变化。日本的大学也无法判断将哪些技术提供给留学生之际需要获得许可。国分教授表示“有必要明确成为限制对象的技术”。
美国通过2018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自主指定了AI和量子技术等14个领域的技术。计划加强出口管制。
日本各大学的研究正在加深对亚洲留学生的依赖。存在限制措施对研究造成影响的隐忧。熟悉经济安保问题的BowerGroupAsia的日本代表油木清明表示,“这是跟上国际水平所需的措施。需要展开与大学的研究保持平衡的讨论,或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实施限制”。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