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 构建自主经济圈
2019/03/2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3日在出访地罗马与意大利总理孔特举行了会谈,签署了就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展开合作的备忘录。这是七大工业国(G7)的成员国首次参加一带一路。中国将加强对中国警惕的欧盟(EU)核心国家的分段,加快构建美国影响力鞭长莫及的自主经济圈。
孔特23日在与习近平会谈时强调:“必须逐步提升已经良好的两国关系”,对两国关系的强化表明了积极态度。中国将意大利定位为经由印度洋和中东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今后中国与意大利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能源和科学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3日在罗马与意大利总理孔特握手(REUTERS) |
核心举措之一是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港的功能强化。为了码头和周边铁路网的完善,预计中国国有企业将进行投资。中国将参与靠近欧洲中心地区的里雅斯特港的运营,加强经济影响力。
意大利安莎社(ANSA)报道称,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就29个项目达成协议。包括意大利国家碳化氢公司(ENI)和中国国有企业中国银行的合作,以及在阿塞拜疆合作建设钢铁厂等,整体上有可能成为200亿欧元规模的经济合作。
![]() |
对中国来说,将G7成员之一、属于欧盟核心国家的意大利拉入一带一路意义重大。“中国将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方式,同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市场机遇”,习近平主席在访欧之前在意大利媒体上发文,呼吁其他国家也不要错失商机
一带一路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开端是无法偿还中国贷款的斯里兰卡以99年期限向中国企业出租港口。美欧强烈批评这是“债务陷阱”,马来西亚等国开始和一带一路保持距离。
中国外交部相关人员表示,为了缓解这种批评中国领导人2018年8月指示一带一路的相关部委调整合作方式,以便顾及伙伴国的情况和老百姓的利益。还希望参考日本支援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日本政府在2018年10月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之际,要求在第三国推进中日合作之际满足4项条件,即(1)伙伴国财政的健康性、(2)开放性、(3)透明性、(4)经济合理性。中国方面大体上接受,在第三国的中日合作已启动。
在此次与意大利的谈判中,中国方面被认为也提出这些条件,反驳了令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的批评。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仍在持续的背景下,中国将与意大利的备忘录缔结定位为4月下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的样板。
从中国角度来看,经济处于困境的意大利是容易拉到自己一边的对象。意大利的副总理迪马约(Luigi Di Maio)最近数月2次访华,为参与一带一路而认真推进准备工作。
2018年意大利对中国出口额为131亿欧元,比2014年增加约25%。中国成为在亚洲国家中排在首位、在整体上排在第9位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路透社报道称,意大利政府提出以此次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为契机,使对华出口额增加70亿欧元这一目标。希望增加汽车等的出口,缩小对华贸易逆差(约177亿欧元)。
对于中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法国总统马克龙22日在欧盟首脑会议结束后表示,“并非积极方法,法国不会这样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细川伦太郎 罗马、高桥哲史 北京 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