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国追随沙特增产,掀开份额争夺战

2020/03/18


      产油国的市场份额争夺战正式打响。继放弃作为支撑油价的协调减产的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和伊拉克也开始增产或下调销售价格。由于与俄罗斯的协调减产谈判破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的协调也事实上被打破。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扩大导致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原油价格的下跌压力进一步增强。

     

伊拉克的油田(3月9日,reuters)

  

      作为国际指标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当前的价格徘徊在1桶近34美元。受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非成员国的协调减产谈判破裂影响,沙特宣布将大幅增产。原油价格暴跌30%,降至年初峰值的一半。

  

      日产量达970万桶的沙特配合释放原油储备,将在4月每天向市场供应1230万桶原油。沙特政府指示国营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将产能上限从目前的每天约1200万桶上调100万桶。

   

      俄罗斯最大国有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计划从4月份开始将日产量提高30万桶。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也表示,准备将日产量从目前的300万桶增加100万桶。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和沙特阿美一样将提高生产能力。

  

      由于沙特面向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客户大幅下调4月的原油销售价格,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也纷纷表明了将追随沙特下调原油价格的立场。

  

      沙特放弃“协调者”角色

 

      OPEC成立于1960年,目的是保护产油国的利益。由于OPEC大幅上调原油价格而引发了2次石油危机,可见其一直对原油的价格形成发挥着影响力。通常价格联盟在行情上涨局面下容易达成妥协,而在行情下跌局面下,利害对立容易表面化。由于沙特放弃了一直扮演的供需“协调者”角色,成员国之间势必进入相互竞争。

    

  


      原油价格即使下调,消费量也难以迅速增加。因此,原油价格的下跌将直接导致产油国收入减少。对于沙特和尼日利亚等经济结构依赖原油销售收入的国家来说,将产生巨大影响。沙特2020年的预算以8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为前提而制定。因此其将被迫进一步实施削减年度支出等紧缩政策。

  

      面向初创企业的资金流或变窄

     

      过去一直依赖中东产原油的美国通过开发页岩油,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但是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原油价格下跌将对美国构成重创。预计资金筹措成本将急剧上升,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将增多。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石油资金”的前景存在不稳定因素。海湾阿拉伯国家被认为持有2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传统上主要投资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但是近年来主权基金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开始将资金转向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等。

   

      比如日本软银集团创立的“愿景基金”,沙特的公共投资基金(PIF)和阿联酋的穆巴达拉(Mubadala)是主要出资者。由于产油国的投资姿态再次变得谨慎,这可能引起支撑美国等国初创企业的资金流变窄。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在2014~2015年的上一次原油下跌局面下,从产油国向消费国转移了6.5万亿美元的收入。产原国石油收入减少的部分,在消费国将产生和巨额减税相同的效应。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此次的原油价格下跌可能引燃美国页岩油等企业的信用问题,加深产油国的混乱,反作用于世界经济。也正因为如此,受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美国的股价已经出现大幅下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岐部秀光 迪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