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展开“美丽”争夺
2013/11/19
|
LG曾以化妆品起家
“你看,这部分皮肤有点粗糙吧”,在越南河内的韩国LG生活健康旗下销售代理商LG比娜化妆品门店内,33岁的销售人员哈因正在一边利用小型摄像机诊断客户皮肤的健康度,一边推荐商品。
![]() |
正倾听韩国LG生活健康销售的高档化妆品的相关解说的越南女性(越南河内市) |
在越南一家日资企业担任财务的27岁的陈小姐就是LG化妆品的忠实用户之一。其购买的化妆品套装售价23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6738元)。虽然这相当于越南工厂劳动者平均月薪的约8倍,但她笑着说“能连续使用1年,挺合算的”。
该店每月将接待2500~3000名顾客。以加入中药成分的热门主力品牌“WHOO(后)”为例,售价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63.15元)的乳霜和美白滋养化妆品最为畅销。而客户主要为富裕阶层。对于繁忙的顾客,销售人员可以上门提供按摩等服务。哈因说,“韩国电视剧里的女演员都拥有美丽的肌肤。这是越南女性的理想”。2005年时,每月仅为30亿越南盾的该店销售额目前已达到每月110亿越南盾,增长至近4倍。
在越南赶超资生堂
![]() |
从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实施的亚洲品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韩国企业优势明显。在受到好评的化妆品品牌方面,在中国资生堂位居第3位,而韩国品牌则排在第16位之后。但在印度,日韩品牌的势头则出现逆转。资生堂和高丝均排名后面,而LG的“The Face Shop(菲诗小铺)”等则位列前茅。
2008年,LG化妆品部门的销售额仅为约6千亿韩元,而2012年则达到约1.5万亿韩元,增至约3倍。韩国国内市场规模仅为日本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其增长的原动力则来自并购(M&A)和开拓亚洲市场。
在1995年进驻的中国市场,其融合中药配方和宫廷装饰品的高档容器设计深受富裕阶层青睐。目前以“WHOO”品牌为中心,已在中国各地百货店开设了340家店铺。该公司2012年收购了新加坡当地企业,并将代理店模式改为直营,提高了销售能力。
从学习走向超越
如果寻找韩国企业强大实力的源头,可以发现那就是日本的经验。LG的新品牌“SU:M37°(呼吸)”的日本制造销售商是2012年2月被其收购的日本东京的银座stefany化妆品公司。而LG看中的正是该公司在抗衰老化妆品方面的销售模式。
![]() |
而韩国爱茉莉的借鉴对象也来自日本。该公司在上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迅速增长,而在其背后则是资生堂的技术支持。在占其海外销售额57%的中国市场,在2000年代进驻之际,该公司也参考了资生堂的系列专卖店的铺网。
爱茉莉的董事金升焕表示,“仅凭同样的模式很难取得成功”,因此该公司推出了普及价位的品牌“梦妆(mamonde)”,并通过网店和低价超市进行销售。资生堂比爱茉莉提前20多年进驻中国市场,但今年夏季才开始开拓新销路。韩国化妆品正尝试从学习日本走向超越日本。
据调查公司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统计,2007年达到4万亿日元的日本化妆品市场出现增长乏力,而中国市场到2017年有望增至2007年的3倍,达到4.6万亿日元。此外,东南亚也将增至2倍,达到1.9万亿日元,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合计将超过10万亿日元。一味专注于与欧美品牌展开竞争的日本厂商如果不调整战略,很可能在不经意中错失这一增长市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