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奢侈品牌在中国陷入苦战

2022/09/07


       欧洲的奢侈品牌在中国陷入苦战。受防疫封控影响,中国的消费正在冷却。各家企业的盈利在欧洲业务支撑下保持坚挺,但全球通货膨胀明显,消费有可能减弱。还可能给各地区的战略造成影响。

      

       “显著受到中国的影响。没有奇迹般的复苏方法”,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法国路威酩轩集团(LVHM)的首席财务官(CFOJean-Jacques Guiony近期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路威酩轩亚洲业务增长1%

 

       路威酩轩20221~6月的营业收入增至367.29亿欧元,同比增长28%。所有5个部门均实现营收增长,赚到整体一半利润的时装和皮革产品增长31%,增速最快。疫情防控下的出行限制被放宽,免税店和百货商场部门增长30%。整体净利润增长23%,达到65.32亿欧元。

 

 

       业绩强劲的背景在于,随着全球货币宽松带来的资产价格上升,富裕阶层等的资金流向了奢侈品。不过,如果按地区分析,则难以乐观。从营业收入来看,美国增长24%,日本增长33%,欧洲增长47%,另一方面,作为最大市场的亚洲(不含日本)仅增长1%,势头很弱。若仅观察4~6月,则亚洲下降8%,是唯一下滑的地区。

 

       主要原因是上海封控等导致消费陷入停滞。中国1~6月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路透社报道称,以上海为基地的营销公司China Skinny分析称,由于缺乏经济复苏的实际感受,“中国的消费者失去了以往的自信”。

 

       业务分散更加重要

 

       企业拼命向巨大市场的消费者展开宣传。汇聚中国奢侈品牌等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7月下旬在海南岛举行,高档酒厂商法国人头马君度集团(Rémy Cointreau)等众多企业参展。中国决定将海南打造为“自由贸易港”,出台贸易方面等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企业。推出了中国游客可以像外国人一样免税购物的制度,在激活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欧洲,由于美元兑欧元升值的影响,美国游客正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地消费奢侈品。此前为防疫而实施的出行限制也不断解除,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有很多提着奢侈品购物袋的游客。欧洲的强劲势头弥补中国低迷的局面日趋明显。

 

随着出行限制解除,旅游和餐饮消费旺盛(7月,巴黎,reuters)

 

       其他品牌也呈现相同趋势。从意大利普拉达(Prada1~6月的营业收入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下滑7%。旗下拥有“卡地亚”等的瑞士奢侈品牌瑞士历峰集团和英国博柏利的近期财报也显示中国业务低迷。当前实体店重新开始营业,各家企业的中国业务似乎正在复苏,但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奢侈品牌通过开设新店铺和频繁举行时装秀,增加了对亚洲投资。亚洲的增长预期仍然很高,但由于政策和传染病等突发风险,均衡分散业务的重要性正在加强。

 

       美国个人消费的减速令人担忧

 

       普拉达目前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有消息称可能还要在意大利证券交易所上市。原因是随着香港的地缘风险提高,过去一直吸引欧美投资资金的金融功能有可能弱化。分析师等期待通过两地上市扩大投资者的范围,推动增长。不过,路透社报道称,普拉达称在意大利上市的“优先级不高”,态度慎重。

 

       此外,美国的隐忧也在加强。由于全球资源上涨导致的物价走高,个人消费减速,截至4~6月,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美国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

        

       由于新冠疫情,在购买服装和化妆品方面发现价值的“物品消费”趋于活跃。但是,以转向与新冠共存的欧美为中心,各国解除了出行限制。在夏季的旅游季节,享受旅游和餐饮的“体验型消费”再次掀起热潮,涌向奢侈品的资金有可能减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细川伦太郎 维也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