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优衣库”的迅销时隔2年再创利润新高
2022/04/15
4月14日,运营优衣库的迅销发布2021年9月~2022年2月合并财报(国际会计准则),显示最终盈利情况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达到1468亿日元,时隔2年创出历史新高。不断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欧美等市场表现强劲,抵消了日本和中国的下滑,但原材料价格走高等消极因素也不在少数。
![]() |
迅销会长兼社长柳井正(4月14日,东京都港区) |
销售收入增长1%,增至1.2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13%,增至1892亿日元。由于日元贬值的影响,营业利润被推高了约4.5%,但即使剔除这一影响,仍创出历史新高。年分红比此前预期增加40日元,定为560日元(上财年为480日元)。
拉动利润增长的是欧美和东南亚等的优衣库业务。美国经济重启,个人消费复苏,摇粒绒和羽绒服等的销售强劲。利用航空运输不断投放畅销商品,减少了机会损失,同时加强宣传商品价值的广告,减少了降价销售。
关闭亏损店铺,调整现有门店的租金,降低经费。自2005年进驻美国以来,迅销首次扭亏为盈。
在欧洲市场,气温持续较低,羽绒服和羊绒衫等防寒服装畅销。加强对新用户的营销,客户层也有所扩大。欧美业务的营业利润约为200亿日元,在3年里增至约4.5倍,“盈利的支柱日趋多样化”,迅销董事冈崎健表示。
![]() |
即使在东南亚和大洋洲,由于疫情下的出行限制放开,外出需求增加。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T恤衫和运动服装等的销量增长。东南亚和大洋洲业务的营业利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占优衣库业务销售收入约4成的日本、占比约3成的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表现低迷。
日本除了受疫情“蔓延防止等重点措施”的影响,还缺乏畅销商品,持续低于上年。日本国内优衣库业务的销售收入下降10%,营业利润减少17%。
中国也随着奥密克戎疫情的蔓延,实施了出行限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下降。库存出现过剩,不得不降价销售。
此前的预期汇率定为1美元兑106日元,但出现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按日元计算的收益膨胀,也产生了影响。受益于强劲的欧美业务和日元贬值,抵消了日本和中国业务的下滑。
在欧美消费复苏的东风之下,其他服装企业的业绩也在增长。拥有“ZARA”的西班牙Inditex抓住欧美的报复性消费需求,2021年11月~2022年1月的合并净利润猛增至上年同期的1.7倍。瑞典H&M的2021年12月~2022年2月最终损益也扭亏为盈。
关于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全年预期,在日元贬值的推动下,金融收益将膨胀,迅销认为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2%,达到1900亿日元,比此前预期提高150亿日元。预计连续2年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营业利润为增长8%的2700亿日元,维持不变。虽然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业绩达成率为70%,但维持慎重看法是因为存在业务环境恶化的隐忧。
从海外业务中规模最大的在华业务来看,自3月底开始上海市实施封控措施,迅销目前关闭了上海全部94家店铺。对消费者心理的负面影响也令人担忧,预计大中华区全年也将出现利润大幅下降。
此外,纤维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成为包袱。会长兼社长柳井正指出,“从日本的经济局势考虑,无法轻易提价”,他同时说“如果经深入思考之后迫不得已提价,要得到理解”。
优衣库在2014年秋冬季和2015年秋冬受到原料涨价和日元迅速贬值的影响,连续2年实施涨价,但出现了顾客流失。在2016年春夏不得不降价。
优衣库买入了约3年的外汇期货合约,目前日元贬值对采购成本造成的影响有限。不过,如果日元贬值趋于长期化,也有可能对今后的战略造成影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