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方便面企业在宅家特需下增收

2020/10/10


       在很多企业因新冠疫情而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方便面行业则得益于特需呈现出繁荣景象。消费量尤其大的亚洲各地的方便面厂商成为最大受益者。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在全球最大市场中国大陆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食品企业康师傅控股。该公司在香港上市,今年16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8%,达到3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8%,达到23.8亿元,创出新高。该公司董事会主席魏宏名评价上半年业绩称“重返荣耀”。

 

超市货架上的康师傅方便面(reuters)

 

       从康师傅的两项主力业务来看,拥有美国百事大陆品牌授权的饮料部门减收4%,而方便面部门则起到拉动作用,销售额增长29%,净利润几乎翻番。

 

       康师傅乘业绩出色之势于918日宣布,将发行5亿美元的高级债券。条件为5年期、息票率1.625%。该公司打算强化财务方面,把6月底达到105亿元、以短期借款为主的债务置换为低利率长期资金。

 

       康师傅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对手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也是台湾企业旗下公司并在香港上市,也因为疫情下消费者在家吃饭的情况增加而受益。与康师傅一样,统一的饮料业务表现低迷,出现7%的减收,但以面条类为主的食品业务销售额增长22%,达到52亿元,部门利润增长30%,达到4.4809亿元。董事会主席罗智先表示,在全球卫生陷入危机的情况下,方便面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方便面需求合计达到414.5亿份,占全世界的近4成。亚洲其他地区也存在很高的需求,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泰国等8个国家排在世界前十位。

 

       印度尼西亚食品企业Indofood CBP Sukses Makmur16月销售额增长4%,仅从面条类来看,销售额增长6%,达到15.492万亿印尼盾。该公司拥有“Indomie”品牌,正广泛渗透到印尼以外的亚洲各地和非洲等。

 

       以“辛拉面”闻名的韩国食品企业“农心”16月的销售额增长17%,达到1.356万亿韩元。该公司在韩国国内的销售额增长12%,以中国大陆和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增长34%,对业绩作出重要贡献。虽然当前的增长稍显乏力,但该公司的股价比年初上涨3成多,大大超过了作为指标的KOSPI(韩国综合股价指数)约3%的涨幅。

 

       方便面发源地日本的企业也不例外。日清食品控股46月的销售额增长14%,净利润增至2倍以上,达到120.95亿日元。东洋水产的季度净利润达到84亿日元,增幅为76%。

 


 

       这两家企业的海外业务也都表现出色,日清在北美、中国大陆、香港的销量增长,东洋水产在美国和墨西哥的销量增长,为业绩作出贡献。与农心一样,两家企业也对本国股市起到了拉动作用,在日经平均股价指数较年初微跌的情况下,二者的股价均上涨了25%左右。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未能赶上此次潮流。雀巢印度公司的46月销售额为304.1亿卢比,仅增长2%。尽管该公司拥有印度最大的方便面品牌“Maggie Noodle”,但在需求高涨时期,其生产活动受全面封城影响而陷入停滞。

 

       雀巢印度7月底发布财报后,ICICI证券公司的分析师Sanjay Manyal在报告中指出,“4月绝大部分生产设施处于或是停产、或是开工率极低的状态”,认为该公司错过了最大收获季。

 

       关于“宅家消费”带来的方便面特需的持续性,开始有观点认为需求将会出现疲软。覆盖中国大陆食品市场的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的分析师孙凯文在910日的报告中称,像疫情初期那样的“恐慌性购买”已告一段落,上半年那样的增长“不会在下半年和明年继续”。关于康师傅控股,这份报告虽然提及了饮料业务好转的可能性,但仍将该公司的股票评级定为“中立”。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川濑宪司 香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