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五毛特效!印度电影开拓全球
2015/12/31
9月下旬的某周日夜晚,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里爆发出阵阵笑声。当天上映的电影是一部印度爱情喜剧片《我该爱谁?》。
惊人的高产
25岁的律师秘书khushbu Tewari表示,“大约每两周来电影院看一次电影”。Tewari的祖父母生于印度北部,并且自己也精通印度语,所以“每当观看印度语电影,总能感受到与祖先之间的联系。”
另外,上映印度电影的美国影院也在增多。美国最大的影城运营公司AMC院线瞄准了不断增长的印度裔人群,2015年上半年就上映了53部印度电影,获得了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452万元)的票房收入。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大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推定2013年印度制作的电影多达1724部,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738部)的2.3倍。排名第3的中国为638部,日本以591部紧随其后。据印度电影联盟统计,2014年印度制作的电影多达1966部。
印度设有多个不同语种的电影制作基地。宝莱坞在2014年共制作了669部电影,占全部印度电影的三分之一。处于西部城市孟买的宝莱坞以印度语和马拉塔语为主要语言,而以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为主的电影产业分别集中于印度东南部的金奈以及中南部的海德拉巴,电影制作量均达300部以上。
印度的电影制作基地同时也是IT企业的聚集地。掌握高科技的IT企业为印度电影提供影像数字特效业务,印度电影的品质正快速提高。
逆天的特效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号称印度电影史上耗资最多2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9亿元),2015年最热的泰卢固语动作史诗巨作《巴霍巴利王》。该片讲述了被流放的王子受尽苦难后夺回王位的故事。作为非印度语电影,《巴霍巴利王》成为首部首日票房突破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8亿元)的成功之作。
该片的出品公司为本部设于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德拉巴的Arka Mediaworks。通过CG合成技术,电影再现了气势恢弘的宫殿和变幻莫测的秘境场景,丝毫不逊于好莱坞大片的特效技术好评如潮。该片预计也将引进中国。
好莱坞也开始关注成长空间极大的印度电影。迪士尼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将与印度电影公司共同制作电影及电视剧。此外,印度大型电影制作公司Yash Raj Film通过子公司在好莱坞制作了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摩纳哥王妃》等电影,加深了与好莱坞电影的交流。
据咨询公司毕马威统计,印度的电影产业已达到了年度创收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的规模,据推算其中的10~15%为海外营业额。预计今后5年,印度电影产业将继续维持10~12%的年增长率,年度创收将达30~50亿美元。
尽管如此,印度著名导演V.V. Vinayak感叹道:“南印度电影虽然在海外也能被接受,但印度电影中独特的歌舞以及打斗场面在外国人看来很奇怪,所以前来观影的几乎都是印度裔观众。”因此,不仅在特效技术方面,故事结构和情节也能向好莱坞靠拢的话,印度电影通往世界之路将更加平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