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大国俄罗斯渐入黄昏,中印抢占市场

2024/03/07


      全球太空市场的势力版图正在被改写。大国俄罗斯因进攻乌克兰而被欧洲等疏远,为其他国家发射的卫星减少了9成。昔日的竞争对手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在竞相抢占替代需求。日本近年来在商业卫星的发射方面一直依赖海外,持续停滞不前。期待以成功发射核心火箭H3为契机卷土重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北约一千公里的北极圈小镇埃斯兰奇(Esrang),欧洲首个卫星发射场2023年建成。预计2025年进行第一次发射。瑞典航天公司(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的副总裁Philip Påhlsson表示,“从国防角度来看,灵活的太空运输的优先级有所提高”。

 

俄罗斯的联盟-2.1b号运载火箭(2月29日,reuters)

 

       此前欧洲各国一直依赖作为俄罗斯太空开发象征的前苏联时代的“联盟号”火箭。由于乌克兰危机,各国转变态度,与俄罗斯拉开了距离。

 

       美国研究人员的统计显示,俄罗斯2021年发射了35颗英国等其他国家的卫星。开始进攻乌克兰的2022年锐减至伊朗等的2颗,2023年也仅为3颗。

 

 

       反映出俄罗斯大国黄昏的事例不在少数。2022年以后,国际空间站(ISS)的宇宙飞船和补给船接连发生冷却剂泄漏事件。2023年,时隔半个世纪的月球探测计划因无人探测器坠毁而宣告失败。

 

       还面临中长期的资金困难。国营企业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Roscosmos)的营业收入2018年为323亿卢布,2021年减少至105亿卢布。发射卫星曾是赚取外汇的宝贵手段,而在俄乌冲突之后,情况被认为更加严峻。

 

       俄罗斯错过的需求被其他国家所争夺。印度2023年发射量增至2021年的3倍,达到46颗。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下斗米一明认为,“印度的优势在于成本低”。目前,很多年份都达不到10颗的中国也提出“宇宙强国”的目标,希望加入竞争。

 

       在安全保障以外的领域,太空的利用价值也在提高。处于一强状态的美国由在通信卫星领域独占鳌头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挥主导作用。

 


       调查公司Euroconsult预测称,除载人航天飞行之外,全球2023年为12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32年将扩大至158亿美元。竞争非常激烈,“未来10年火箭短缺将加剧”。

 

       不依赖特定国家、确保自主发射基地的动向不仅出现在欧洲。全世界的相关构想约达100处。

 

 

       日本起步较晚。日本国内的发射场只有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和内之浦两处。发射政府卫星就已忙得不可开交。要说发射实用阶段的商业卫星,现在的34颗全部依赖海外。与伙伴国的协调很麻烦,而需要排队等候等,有很多不便之处。

 

  

       日本整体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技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17日成功发射了新的国产主力火箭H3。民间涉足小型火箭开发的SpaceOne 计划3月在和歌山县的自有“商业太空港”发射第一颗火箭。

 

       日本政府26日提出目标称,到2030年代初期,确保政府和民间的全年火箭发射能力达到30次左右。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的2次大幅提高,并非易事。东京大学的教授中须贺真一呼吁称,“必须构建持续制定小型、具有挑战性的政府任务等支援体制,使民间事业走上正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宗像蓝子、有年由贵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