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2025年要实现用公路为行驶中EV无线充电

2022/09/20


      日本建筑商大林组将携手汽车零部件大企业电装(Denso)开发通过公路为行驶中的纯电动汽车(EV)无线供电的技术。力争2025年之前实现实用化。虽然纯电动汽车正在普及,但供电网的充实已成为课题。如果能构建基于公路的纯电动汽车供电基础设施,将加速纯电动汽车的普及。

    

      将利用被称为“磁场耦合方式”的模式,使电流从电源流经埋入公路的线圈,产生磁场,从公路上方驶过的纯电动汽车嵌入的线圈也将产生电流。通过大林组的纤维增强混凝土提高铺装的耐久性,将线圈埋入较浅的地下,提高供电效率。电装可提高线圈与电源的性能。

 

 

      该项目已开始在大林组的技术研究所(东京都清濑市)启动验证试验。在将线圈不间断埋入公路之际,达到了小型纯电动汽车以时速15公里半永久行驶的水平。设想应用于24小时行驶的无人巴士等。借助对纯电动汽车的逐步供电,有可能无需搭载大型电池也能延长续航距离。

 

      由于在公路路面的铺装之下设置线圈,将发生输电损耗,与基于电线连接等的传统供电方法相比,效率将下降。而在设置供电设备的工程费用等方面,预计成本也将增加,将为今后推进实用化而梳理课题。

 

      2022年度内在研究所占地内的私有道路上收集数据,验证在实际公路上运用之际的供电效率和铺装的耐久性能等。

    

对于实现在纯电动汽车行驶时供电的公路铺装系统等,大林组已启动实证试验(位于东京都清濑市的大林组技术研究所)

 

      大林组还与古河电气工业展开合作。力争在公路侧沟铺设电线和网络电缆,构建用于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电力与通信基础设施网络。    


      纯电动汽车供电基础设施采用无线技术

  

      对于纯电动汽车(EV)的普及,消除在行驶期间电池电量耗尽的隐忧的供电基础设施建设变得不可或缺。不过,调查公司富士经济(位于东京中央区)统计显示,普通充电器和快速充电器等传统供电基础设施的日本国内引进数量截至2021年仅为约37000台。被中国(约135万台)和美国(约10万台)远远甩在后面。日本提出的目标是,将公共充电桩到2030年增至15万台,达到截至20223月底的约5倍。

      如果停车和行驶时的无线供电得以普及,纯电动汽车就无需搭载大容量电池。有分析认为,这还有助于纯电动汽车的小型化和成本削减。

 

      围绕对行驶中纯电动汽车的无线供电,东京大学和普利司通等正通过产学合作开展研究。而在日本以外国家,以色列的ElectReon正在推进验证试验。据富士经济估算,17个主要国家的纯电动汽车配备的非接触充电设备到2035年达到约490万个,激增至2021年的约420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