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实力提升背后的危机

2022/07/11


      山田周平:6月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发布了题为“蔡英文政权的创新政策和基础研究动向”的调查。通过统计数字可知,拥有全球大型电子制造商的台湾的特征是,研发费用的投入方向偏重于企业部门。虽然台湾的技术贸易收支得到了改善,反映出技术实力的积累,但轻视基础研究这一危险性也浮出水面。

 

 

      此次调查不仅包括台湾当局的科学技术政策,还汇总了研发费用的分配和学术论文发布篇数等相关数据。

 

      特征是研发费用的投入情况。2020年台湾整体的研发费用达到约7187亿台币,其中企业部门占到82.5%。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等大体上为7成左右,台湾的比例更高。

 

      此外,在企业部门的研发费用中,76.7%被投向电子零部件和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通过数字可以看出,台积电(TSMC)和鸿海精密工业等电子巨头支撑着台湾整体的研发。

 

      调查显示,台湾的技术贸易收支有所改善,这一数字反映了台湾与境外的专利权和技术交流情况。2015年约为1600亿台币的技术进口到2017年锐减至约788亿新台币,随后维持减少趋势。

 

      在电子零部件和个人电脑相关的两个领域,主要是来自美国的技术进口大幅减少。负责调查的野村综合研究所台湾公司的董事兼副总经理田崎嘉邦分析称,“台湾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对美国公司支付的授权费减少”。

 

       另一方面,在研发费用中,支撑未来科学技术实力的基础研究的占比在2020年为7.0%。在这个指标上,中国大陆仅为逾5%,但日美欧等工业国家和地区一般高达20%左右,台湾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体现出台湾重视眼前利益的特点,但要在中长期维持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数字”,田崎嘉邦指出。蔡英文政权2016年提出了将基础研究占比提高至10%的方针,但情况并未改善。

 

台积电支撑着台湾整体的科技实力(新竹总部,台积电供图)

 

       台积电等台湾企业的半导体和个人电脑代工在全球IT产业发挥了基础设施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生产过度集中的风险。此次的调查揭示了一种危险走向:如果企业失去投资能力,台湾整体技术开发能力就将下降,全球IT产业的基础设施或将动摇。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亚洲科技总编 山田周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