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能服装涌现,可测心律、支持VR

2020/08/07


       具备穿在身上即可测量心率等高功能的“智能服装”正在快速发展。日本帝人开发出了可再现触觉的服装,日清纺控股力争使可向孕妇提示分娩预兆的腹带实现产品化。东丽和东洋纺分别在开发面向医疗和动物的智能服装。高速通信标准“5G”也带来利好,智能服装的功能或将进一步提高。

 

       可再现触感

 

       帝人开发出一款夹克,可再现“触摸到”虚拟空间内物品的感觉。能与虚拟现实(VR)影像和身体动作联动,由安装在夹克上的设备给全身带来各种不同的震动感。这种服装能让虚拟空间里的体验更加真实。

 

帝人开发的智能夹克

 

       夹克采用了由导电纤维和绝缘纤维组合而成的特殊结构面料。其特点是面料本身可起到线路的作用。只需把传感器和电池等设备装在衣服的任意位置,即可进行供电和通信。过去则需要用线路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很难实现商品化。

 

       帝人预计这种服装可以应用于VR游戏,还可以在医疗和护理一线使用。在获取生物数据的同时,还能刺激人的运动功能,帮助病人达到康复效果。帝人还希望实现这种服装与该公司保健业务的协同效应。

 

       用小型麦克风监测胎心

 

       日清纺控股旗下的日清纺Textile正在开发可通知孕妇分娩时间的智能服装。采用孕妇用来支撑变大的腹部或防止着凉的“腹带”形式,可供日常佩戴。

 

       腹带上配有智能手机零部件之一的小型麦克风,用于观测胎儿的心音。不仅可根据胎心提前几天预测分娩时间,如果胎儿心跳异常,还会提醒孕妇去医院检查。腹带并非医疗器械,日清纺的目标是将其作为简单易用的日用品,通过零售店和网购渠道销售。价格也将控制在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8元)以下。

 

       可帮助发现室颤

 

       与日清纺的产品不同,东丽的智能服装已被认定为正式的医疗器械。东丽开发出了使用导电纤维的材料“hitoe”。hitoe的纤维非常细,穿上后会紧贴在皮肤上。因此可以精密地收集心电数据等信息。

 


 

       东丽正在开发运用上述特性、穿上后有助于发现“心房颤动”(简称室颤,心律失常之一)的智能服装。发生室颤会导致容易形成血栓,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风险加大。

 

东丽开发的检测室颤的服装

 

       据悉普通的室颤检测设备需要将具有粘性的电极24小时持续贴在皮肤上,用于进行心电测量。如果皮肤比较敏感,有时会造成红肿。东丽解释称,hitoe的电极使用的是导电纤维,不用担心皮肤红肿。该公司表示,“由于可轻松获取长达2周左右的心电数据,因此容易检测出不定期发生的室颤”。

 

       实际上,东丽的开发负责人就是在穿上hitoe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室颤,并通过手术治愈了心律失常。该负责人称“之前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从未想过会因为心律失常去医院治疗”,亲身感受到了hitoe的有效性。

  

       日本东洋纺开发了使用薄膜状导电材料制作的智能服装“COCOMI”,除了人类之外,还面向动物使用。可测量赛马心跳等的产品已成功实现商品化。该公司今后打算把对象扩大到狗等宠物以及与畜牧产业相关的牛等动物。

 

东洋纺为动物开发智能服装

 

       东洋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动物不会说话,为了推测动物的身体状况和心情,生物信息很有用”。不同动物的出汗量、体毛量、体形等存在巨大差异。该公司计划开发适合不同动物的衣服。

 


 

       智能服装的概念被认为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心率等人类生物信息的用途在最近10年里也获得了很大拓展。而且各家企业不仅限于获取生物信息,还追求更加深入的自主服务。

 

       高功能纤维是日本的强项

 

       日本纤维产业联盟会长、三菱化学公司特别顾问镰原正直表示,“对社会有益的高功能纤维是日本的强项”。通用纤维受到海外产品的冲击,盈利性持续下降,各家厂商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开拓高功能纤维的用途。

 

       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22年日本国内的智能服装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017年的11倍,达到约70亿日元。期待各纤维厂商在开发技术的同时,也能向社会提供有助于解决老龄化等各种问题的方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企业报道部 岩野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