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开发加速,WHO提出50%有效目标
2020/07/22
全球正在加速开发新冠疫苗。英国药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7月20日宣布,通过初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强大的免疫反应。中美企业也将推进自主的疫苗临床试验。各公司均将2020年内实现疫苗实用化纳入视野,但也存在有效性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疫苗供给的课题。
“关于向日本供应疫苗,正在与日本政府就1亿剂疫苗展开谈判”。20日,阿斯利康的首席执行官(CEO)帕斯卡尔·索里奥特对供给体制显示出自信。原因是在4月启动的临床试验中,发现了一定的预防效果。
![]()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除了阿斯利康的疫苗之外,美国Moderna、德国BioNTech、日本AnGes等的24种候选疫苗的临床试验在各国推进。通常的疫苗从启动开发到结束临床试验需要3~5年,但目前很多制药商将这一时间缩短为半年左右,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各国的支持也是开发速度加快的原因。美国将推进被特朗普总统命名为“曲率极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的官民计划,这是向疫苗开发和量产提供补贴的机制。受此推动,强生(J&J)将临床试验计划从当初的2021年上半年大幅提前至2020年9月。
在中国,康希诺生物、科兴控股生物技术、国药控股等获得政府的全面支持,在临床试验和供给两方面加快推进。
课题是疫苗是否实际有效。在疫苗的世界里,如果有效性为50%,那么10人中的5人将在接种后仍会发病。70%则是3人,数字越高,越有效果。如果是一般疫苗,有效性达到8成以上,但世卫组织考虑到全球性大流行,针对新冠疫苗,将要求的大致标准定为50%。
已发布临床试验结果的企业并未透露有效性。日本药企第一三共的常务执行董事籔田雅之表示,“被要求以罕见的速度推进开发,即使是50%也面临巨大障碍”。
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节目中表示,“要遏制新冠病毒,需要70~75%的有效性”,给开发和增产的“赶工”情况浇了冷水。
有效性低的新冠疫苗有可能引发被称为ADE(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副作用。这是在体内并未产生充分抗体的状况下、病毒繁殖反而加快的现象,接种疫苗的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被指出。在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苗研究中,也有报道称发生了疑似ADE的症状。
此外,抗体发挥功能的期间也仍未弄清。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的研究团队在7月发布的未审读论文中指出,“体内的防御抗体或许只能存在2~3个月”。调查感染者体内的抗体量变化,发现预防效果有可能无法长期持续。
![]() |
全球企业竞相研发新冠疫苗(Reuters) |
关于此次的新冠病毒,感染并康复后的人再次感染的风险也被指出。如果预防效果在约3个月后消失,要遏制病毒,就有必要每隔几个月接种一次疫苗。
在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状况下,需要迅速推进疫苗开发,但较早开发出来的疫苗未必是最好的。一名日本免疫专家表示,“效果验证不充分的疫苗流入市场,反而是危险的”。新冠疫苗不仅要加快开发,还需要加以鉴别。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尖端医疗编辑 高田伦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