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型肺炎为何使用抗HIV药?
2020/02/12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中,受到关注的是艾滋病毒(HIV)的治疗药。泰国宣布,与流感药物一起用在重症患者身上症状有所好转。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也透露,在获得患者的同意后,“超适应症(超出药品说明书标明的适应证范围的用药行为)”使用了抗HIV药。虽然还需要验证症状改善是否是抗HIV药的效果,但医疗届做出其他疾病治疗药可能有效的判断依据何在呢?
泰国和日本报告症状改善的病例
2月2日,泰国保健部宣布,将抗HIV药“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与流感药“奥司他韦”混合,用在70多岁的中国女性身上,结果确认了症状的改善。从确认感染过去10天时间仍未康复,但用药后48小时以内新型病毒消失。
![]() |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的国际传染病中心负责人大曲贵夫在紧急研讨会上对治疗经过等进行 说明(2月7日,东京都港区) |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也在6日透露,对曾在中国湖南省居住的中国患者使用了“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虽然一度出现轻度呼吸困难,但用药后状态没有恶化,入院第5日退烧。
艾滋病治疗一般采用多种药物的结合
艾滋病是通过体液和血液等感染的HIV病毒在人体内繁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发病。艾滋病曾经被称为“绝症”,但随着抗HIV药的相继问世,感染患者可以推迟发病正常生活。
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将多种药物结合起来使用。在各种药中,有一种因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而受到关注的“蛋白酶抑制剂”。泰国保健部等使用的2种抗HIV药也属于此类。
日本艾滋病学会理事长、熊本大学教授松下修三表示,在HIV病毒繁殖之际,会在感染的细胞内形成病毒的零部件。零部件首先作为大型的蛋白质形成,通过被称为蛋白酶(Protease)的酵素,切断为适当的尺寸。
如果以制作塑胶模型为例,首先是零部件贴在模具上,组装之际从模具上切下零部件。蛋白酶相当于切下零部件的剪刀。而让剪刀变得不再锋利的则是蛋白酶抑制剂。松下教授指出,原理是“通过药的作用不让病毒繁殖”。
能否通过抑制剂抑制病毒繁殖?
另一方面,冠状病毒也“利用类似的原理进行繁殖”,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的井上纯一郎教授表示。在病毒侵入细胞之后,为切断病毒的蛋白质而使用蛋白酶。
![]() |
新型冠状病毒(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提供) |
有分析认为由于存在这种原理,很多专家认为蛋白酶抑制剂或许能抑制新型病毒的繁殖。
难以认定抗HIV药有效
不过,有必要慎重判断患者的症状好转是否是抗HIV药产生的效果。
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的副教授氏家诚指出,“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时曾使用抗HIV药,但并未进行临床试验,严格确认效果。对于此次的新型病毒也表示“效果或许有限”。专家们认为还需要继续验证效果。
此外,井上教授等人2016年发现了能够抑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在细胞内感染的药剂。也就是作为胰腺炎治疗药使用的“萘莫司他(nafamostat)”。他在实验中使人类的呼吸道细胞感染病毒,通过这种药物确认了效果。
关于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井上教授带着期待表示,“中国的研究小组发布了此次试用在细胞级别有效的报告。但愿成为治疗药开发的立足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