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APP成为治疗“心病”的药

2019/10/18


       由于抗生素等划时代药物的出现,结核病等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多种疾病已不再能威胁到人类。如今药物的历史正迎来重大转折点。药物要被人体吸收后才能发挥疗效的常识正在被打破。新崛起的是搭载于智能手机等的数码技术。人类开始进行科学性药品研发至今已过百年,用于治疗身体疾病的新药研发空间缩小,而用数码技术来治疗“心病”的挑战正在进行。

 

       APP帮助戒烟

 

       202X年,午饭过后,公司职员A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现在想抽烟了吧?”

 

       发来消息的是用于戒烟治疗的APP。要是回复“老实说确实想抽烟”,APP接着就会发来鼓励消息:“差不多是出现戒断症状的时候了。忍过这一个月就轻松了哦”。如果问“怎样能不那么难受?”,APP还会给出建议:“嚼口香糖忍忍吧”。

 

       前一天跑完外勤要回公司的时候,APP发来消息:“请不要走那家咖啡馆前的路”。消息中所指的咖啡馆有宽敞的吸烟区,回公司前总是要去那儿抽一根。说起来,这三个月都没抽烟了……

 

 

       这样的戒烟治疗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现实。日本医疗初创企业CrueApp最早将于2020年发售治疗尼古丁上瘾的智能手机APP。这种被称为行为疗法的戒烟方式作为AI配备于APP内。只要输入想吸烟的程度,AI就能根据患者状态给予建议和鼓励,就像是手机屏幕的另一端有位医生在一样,改变患者与吸烟相关的行为和生活习惯。CrueApp社长佐竹晃太表示,“这种方式可以使患者摆脱对尼古丁的心理依赖”,这是戒烟辅助药很难做到的。

 

CrueApp开发的治疗尼古丁上瘾的APP(东京都中央区,伊藤航摄)

 

       和普通药物一样,这款APP也进行了临床试验以检验药效。一般的戒烟门诊半年后的戒烟持续率(未复吸)被认为不到50%,而该APP的试验中则达到了64%。该公司目前正在向国家申请销售许可,力争在2020年春季纳入医疗保险。该APP预计将会成为日本首款“数码药”。

 


 

       除了日本外,其他国家也有初创企业推进研发数码药。美国Pear Therapeutics公司的用于治疗酒精和药物中毒的APP已经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该公司还在研发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的APP。阿片类药物虽然用作癌症治疗的止痛药等,但因为会使人产生幻觉和兴奋感,对其上瘾的情况扩大,美国每年有将近5万人由于此类药物中毒而死亡。销售阿片类药物的美国Purdue Pharma也因此面临集体诉讼,20199月破产。数码药作为能应对社会问题的技术而受到关注。

 

       欧美大型制药企业也与新兴企业合作。瑞士诺华公司2018年与Pear Therapeutics合作,将共同开发APP并推进业务化。

 

       回顾历史,人类一直在向自然界寻求治病良方。从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开始,植物的根叶就是珍贵药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尝遍百草来寻找草药,在经受中毒之苦的同时寻找药物。在中世纪欧洲,药还成为魔法和咒术的对象。20世纪初期,基于化学和生物学而进行的药物研发正式开始。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不变的常识,那就是要通过服用、涂抹或者注射等方式将有效成分吸收进身体里。

 

       通过语言和画面作用于患者大脑

 

       数码药打破上述常识,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通过APP对患者身心产生影响的并非物质,而是语言和影像。这些语言和影像通过刺激大脑来改变患者的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就是说从感官获取的“信息”作为药物发挥作用。

 

       迄今为止的药物多是对“身体”产生作用,而数码药的特点是大多作用于“心理”。针对身体疾病的药物中,能高效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不断涌现。大冢制药的执行董事仓桥伸幸认为,“将来大多数处方药会过时,转变为非处方药”。

 

       另一方面,心理和大脑的疾病可以说是业界尚未充分开拓的领域。上瘾、痴呆症和抑郁症等疾病也可以说是大脑的疾病。2000年后,约有30家世界大型制药企业投入了累计超过6000亿美元的经费研发治疗痴呆症的化学药物,但仍然没有研发出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以语言和影像作用于大脑的数码药有可能会打破这样的僵局。

 

 

       日本的大型制药企业也开始致力于研发数码药。盐野义制药公司将于2019年度在日本进行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多动症)的游戏APP的临床试验。该APP由美国Akili Interactive Labs公司开发,盐野义拥有其在日本和台湾的独家销售权。使用该APP就像在平板终端上玩游戏一样,通过避开障碍物、点击屏幕等操作来刺激大脑。

 


 

       大冢制药则开始研发治疗抑郁症的APP,通过展示各种人脸照片来锻炼患者的短期记忆力。该公司将在2019年内携手美国Click Therapeutics公司在美国实施临床试验。大冢还在美国发售了药片内置传感器、可通过手机APP监测服药情况的精神病治疗药。

 

 

       数码药的优势在于不用摄入体内,不易产生副作用,易于用来治疗儿童和孕妇,而且研发成本较低。CureApp的社长佐竹表示,“保守估计研发费低于以往药品的十分之一”。现在的智能手机拥有能媲美过去的超级计算机的功能,在这个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时代,数码药的出现有望翻开人类攻克疾病的新篇章。

 

       制药也变成信息产业

 

       数码药也将迫使制药企业转变业务模式。以往制药企业会投入大量研究员和高额经费研发出新药,将新药中的化学物质申请专利然后坐享高收益。虽然有时会和同行展开数万亿日元规模的收购战,但这也是市场参与壁垒之高带来的结果。不过,盐野义制药的高级研究员坂田恒昭认为,今后制药产业“不得不向信息产业转变”。制药产业和IT产业之间的隔阂变窄,新的竞争也将出现。

 

       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正在和万代南梦宫娱乐公司合作开发一款帮助运动的APP。率先研发数码药的初创企业家中有很多都出身于IT行业。安斯泰来制药Rx+事业创成部的金山基浩表示,“正在引进IT产业高效的研发手段和决议机制”。外部刺激逐渐给制药行业带来改变。

 

       数码药在带来新参与者的同时,对曾处于药品研发中心地位的制药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扩展业务领域的好机会。比如,存在通过分析患者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来诊断是否患有痴呆症或脑梗塞的可能性。大日本住友制药社长野村博表示,“希望不仅限于治疗,以最佳形式为包含诊断和预防在内的体系做出贡献”。

 

       大冢制药的执行董事仓桥伸幸认为,制药企业大力研发数码药的背景之一在于“越来越难以研发出划时代新药”。新药研发的最前沿是癌症或罕见病等有限的领域,还需要基因治疗等新手段。研发新药平均每20年要花费1000亿日元,但很难不断研发出能申请专利的新药。

 

       数码药具有能短时间低成本开发的优势,但同时竞争对手也会增加。所以制药企业必须要结合新时代来改变自身。安斯泰来制药的金山表示,“或许有一天‘制药’这个词会从我们公司的名称中去掉”。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大下淳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