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时代,日本哪些论文被大量引用?

2019/05/21


  美国调查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的日本法人以“平成”时代(1989年~2019年)发表的日本论文为对象,总结了被引用次数的排行榜。该排行榜显示出论文影响力的大小,位居前列的是与获诺贝尔奖的iPS细胞等相关的论文。排名前20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在全球范围内也能排进前0.001%。“令和”时代日本是否也能发表全球瞩目的论文呢?

  

  该公司针对被收录于自身数据库中的1989~2019年间日本相关约200万篇论文(全球的6.8%)进行了分析。

  

  在学术论文中,为说明先行研究,会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就意味着论文的内容越获好评。因此,被引用次数成为论文的一项指标。在1989~2019年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首都大学东京的田村浩一郎教授等人发表的与生命信息科学领域解析软件“MEGA”相关的论文。

 

    

  MEGA能以遗传基因的信息为基础,分析出生物如何产生并进化。田村教授在1993年开发出MEGA软件的初代版本并对外公开,之后不断进行改良。这款软件能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多种分析,其功能得到了全球研究人员的好评,被广泛使用。   

  

  田村教授等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3万4千次,进入全球前10名,改变了日本在解析软件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的局面。

  

  被引用次数排在第2名的是名城大学的饭岛澄男终身教授发现的“碳纳米管”的相关论文。该论文引发了90年代在全球兴起的纳米技术研究热潮。纳米技术被期待应用于大容量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和低耗能电子元件等,被引用次数超过3万次,在全球范围内排在第14名。

  

  接下来被引用次数较多的是获诺贝尔奖的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等人进行的有关制造iPS细胞的研究论文。随后是丰田汽车集团的研究公司——丰田中央研究所的“人工光合成”相关论文,以及京都大学金久实特任教授等人发表的有关开发生命信息数据库的论文等。

  

  同时,本次调查还显示出国际合著论文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排名前50的论文中,由多国研究人员共同执笔的论文在平成初期10年仅占3成,到平成最后10年增至8成。国际合著论文被认为易于促进引用次数增多。培养能够与海外研究人员合作的人才对日本而言至关重要。

      


      

  在平成约30年间,日本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在美英德之后,位居第4。据Clarivate Analytics透露,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正在减少,而中国则大大增加。

  

研究日本90年代经济的论文(资料图)

  

  在本次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研究中,追溯起源有许多课题开始于昭和时代后期。当时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倡导强化科技。为了追赶欧美,增加了研究费用,具备能够有效发挥科学家思想的相对自由的研究环境。

  

  世界各国进入创新竞争的时代,而日本倾向于把资金重点投入到政府组织的研究计划中,并追求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导致培育优秀研究的土壤变得贫瘠。如何阻止存在感继续降低成为“令和”时代日本面临的一大课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三隅勇气 生川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