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空开发向安保领域倾斜

2019/02/22


  日本2018年12月修改了确定宇宙政策基本方针的宇宙基本计划路线图,明确提出与安全保障领域进行合作。太空开发相关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军民两用技术。过去日本的太空开发一直以产业利用和科学目的为前提,今后将如何保持太空开发与安全保障的平衡?

        

  在防卫领域商讨增加GPS相关内容

   

  “与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合作”,2018年底修改的日本宇宙基本计划路线图中,此类表述随处可见。明确提出太空开发要与同一时期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等安全保障领域紧密合作。此前在信息收集卫星、先进光学卫星、先进雷达卫星等从宇宙收集和活用地球信息的遥感领域,日本也曾提出过与安全保障有关的目标。

      

日本的准天顶卫星(图片由日本内阁府提供)

    

  日本此次修改宇宙基本计划路线图后,进一步在用于日本版GPS的“准天顶卫星系统”项目上增加了“讨论在防卫领域利用及扩大利用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内容。此外,还在卫星通信、卫星播放、宇宙状况把握、海洋状况把握等多个项目中增加了与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合作的内容。

    

  尽管有的领域并未被明确写入宇宙基本计划路线图中,但是也被要求强化与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太空垃圾对策在路线图中被定位为维持和强化太空产业及科学技术基础的举措,并未提及安全保障。但是防卫大纲中则提出在活用太空收集信息的同时,强化对太空垃圾的监视。

   

  由于火箭残骸等太空垃圾对新发射的人工卫星等构成危险,所以有必要监视或清除。但另一方面,清除太空垃圾的技术可用于破坏人工卫星。还能够让他国的重要监视卫星瘫痪等。

            

  日本1月18日刚刚成功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艾普斯龙”也是一样。多种洲际弹道导弹(ICBM)均采用固体燃料火箭,该技术可从太空开发转为军事用途。三菱重工业的未来工学研究所常年参与导弹开发,该所的研究人员西山淳一指出,“让外国意识到日本有随时可转用于防卫的技术是有意义的”。

     

  日本科学学界担心政府介入

    

  一方面,日本科学界对于安全保障相关研究的消极声音也很强。其背景是第2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反对核武运动活跃等。代表科学人员的日本学术会议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军事性安全保障研究》的声明,指出“围绕保持研究的方向性和秘密性,存在政府将加强介入研究者活动的担忧”。日本学术会议要求大学等设立审查研究主题恰当性的制度。继承了过去发表的拒绝以战争目的开展研究的声明。   

   


        

小型火箭“艾普斯龙”的技术也可转为军事用途(2019年1月)

    

  但是,日本科学界的意见并不统一。2018年9月召开的日本天文学会的特别会议“安全保障与天文学”介绍称,以年轻研究人员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导致日本学术会议发表《关于军事性安全保障研究》声明的)日本防卫省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5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东京大学教授户谷友则指出,“对于1950年发表的不得以战争为目的实施研究的声明没有异议。但是以军事研究等于战争目的为前提,强制禁止所有人开展军事研究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1月17日发布了加强导弹防御的新战略,为对抗中俄,提出在太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太空与安全保障的关联性不断提高。日本也将在2019年度预算案的防卫费中,列入引进太空垃圾监视系统的费用等,预计日本的太空相关防卫预算为900亿日元左右。

   

  关于促使日本学术会议发布《有关军事研究声明》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2018年度的预算额约为100亿日元。或许日本的太空开发向安全保障倾斜将成为科学界如何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新的试金石。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玉祥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