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日立建机以低价品再战中国市场

2020/01/31


  在中国企业的攻势之下丢失销售份额的日本工程机械制造商正在重整旗鼓,再次开拓中国市场。日立建机最早将于2月推出价格下降10%的迷你挖掘机。小松已开始了可以抑制初期费用的租赁业务。10年前曾占份额1~2位的两家企业被廉价产品挤压,存在感迅速下降。如今寻求在世界最大的市场卷土重来,但也有观点认为恢复份额并不容易。

  

 

  日立建机将向当地的建筑公司等销售“中国专用型号”的低价格迷你挖掘机。预计价格为27万元人民币左右。在维持优于本土品牌的燃效等基本性能的同时,发动机和驾驶室等对操作性没有直接影响的部分采用中国造零部件,以降低价格。

 

  小松最近启动了自主的租赁业务。此前通过当地代理商出租1000辆左右。设想的应用场景为城市开发过程中的道路建设等领域,出租主力型号的20~30吨级液压挖掘机。

 

  客户能节省初期投资,过几年后还可作为二手产品来购买。通过利用租赁和二手产品,客户可以节省利用成本。

 

  中国占到世界工程机械需求的3成。2019年的销量达到创出历史新高的23.5万辆。世界银行预测称,中国经济2020年的增长率为5.9%,虽然受到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减速影响,但对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公共投资依然有望保持坚挺的需求。

 

  当地品牌的售价比日本品牌普遍低2成左右,日立建机即使降价,仍是当地品牌更为便宜。小松的租赁业务也存在课题,因为中国企业更倾向于购买新车,并未形成像日本一样的租赁市场。

 

  但是,日本企业仍将采取行动。某大型企业的高管认为,因为“如果一直输下去,在全球竞争中也可能掉队”,危机感正在提高。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构想,积极支援中亚和非洲的基础设施开发。日立建机2018年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负责中亚市场的新销售公司。日立建机社长平野耕太郎表示,“正在为分享一带一路的蛋糕做准备”。


 

  一带一路构想相关项目的施工方大多为中国的建筑公司。如果不能在中国大陆市场提高知名度,就无法打入全球一线市场。日本企业正面临这样一种状况。

  

  2000年代之前,日本建机厂商在中国的销量份额一直居首。但是在到2018年的10年内,小松和日立建机的合计市场份额下降到9%,只有原来的3分之1。与造船等行业一样,在工程机械行业,日本企业也被通过低价攻势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赶超。

 

中国本土厂商通过低价攻势扩大了市场份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大幅投资刺激经济,在此背景下,具有低价优势的中国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以“三一”品牌广为熟知的中国最大厂商三一重工当前的市场份额最高,2018年为23%。排在前8的中国厂商的合计市场份额达48%,10年时间几乎增至5倍。

 

  在中国,此前小松一直以远程监测建机的服务为强项,但是当地的客户流向了低价产品。日本厂商贯彻不参与低价竞争的姿态,份额急剧下滑。

 

  中国厂商凭借低廉的人工费和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同时采用川崎重工业和KYB等日本企业的零部件,品质也渐渐提升。三一重工为了提高技术实力,从日本厂商挖来现役员工,并雇用日企的前高管。这种动作现在也在持续。

 

  中国企业的突飞猛进冲击了日本企业的业绩。小松2010财年(截至2011年3月)的中国业务销售额占合并销售额的2成,到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下滑到了1成。虽然在此期间,公司整体的合并销售额增长了近5成,达2.7万亿日元左右,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的重要性再次提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西冈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