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成”建筑物看日本社会变迁
2019/05/05
日本的“平成”时代以泡沫经济的最顶峰1989年为元年拉开序幕。追溯象征时代的建筑物和设施的变迁,似乎能勾勒出日本“平成”年代的产业史。工厂旧址上建立起支撑网络零售的物流设施,在大城市也出现新的开发手法,超高层大厦和大型设施相继在日本诞生。
![]() |
“喜凯亚”度假村(宫崎县宫崎市) |
泡沫时期的异形竞争
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超大型娱乐设施和外形独特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1993年开业的宫崎市“喜凯亚”度假村是以税制优惠政策为核心的《综合保养地区整备法》的第1号项目。其中,度假村内的室内海水浴场“海洋巨蛋(Ocean Dome)” 是东京巨蛋2倍大小,但营业状况不及预期 ,最终于2007年关闭,2014年被拆除。其旁边的酒店和会议厅等仍在继续营业。
![]() |
SSAWS滑雪场(千叶县船桥市) |
1993年建成的“SSAWS”是千叶县船桥市的人工滑雪场。高约100米。巨大的柱子支撑起约490米长的滑雪场。该滑雪场于2002年关闭,第2年被拆除。目前在旧址上是“宜家”家具店。
|
梅田蓝天大厦(大阪市) |
也有建筑物被重新评价。例如1993年竣工的大阪市“梅田蓝天大厦”。自动扶梯穿过空中庭院的圆孔,2008年凭借这一个性化的景观被英国媒体评选为“世界建筑TOP20”。
街道面貌全新
曾为不良债权而苦恼的东京在经历了失去的20年后,迎来了超高层大厦林立的全新面貌。其契机被认为源于2个民间再开发项目。
一是东京丸之内的再开发。在建设新丸之内大厦(2007年开业)等6栋超高层大厦方面,对建筑物的容积率进行买卖的“空中权”成为关键。JR东日本为了筹集东京站丸之内站内建筑的改造维修费用,以500亿日元的价格向6栋大厦出售了空中权。原本只能建30层的新丸之内大厦最终建成38层。
![]() |
六本木新城(东京都) |
![]() |
六本木新城建成之前 |
另一个是2003年开业的“六本木新城”。约400位地权人参与该项目,是日本最大的市区再开发项目。抗震性能超过法定基准,并配备约100亿日元的自主发电设备,留住了那些担心地震的外资企业。
产业结构改变
支撑了日本“昭和”年代高度经济增长的制造业进入“平成”年代后的情况为之一变。对日本国内工厂进行转移和缩小的行动不断出现。
![]() |
日产汽车的座间工厂(神奈川县座间市) |
加上《大规模零售店铺法》于2000年被废除,工厂旧址变成大型商业设施。在日产汽车1995年关闭的旧座间工厂(神奈川县座间市)的旧址上,商业中心“永旺梦乐城座间店”于2018年开门营业。在IHI东京第1工厂(东京江东区)旧址上,“都市船坞购物中心Lalaport丰州”于2006年开业,在建设用地内还留有造船使用的起重机。
![]() |
在日产座间工厂旧址上建起的永旺梦乐城 |
工厂旧址还变成了支撑网络零售扩大的物流设施。物流企业普洛斯在日产座间工厂的旧址上建起物流设施。雅玛多运输在荏原制作所2008年出售的羽田工厂(大田市)的旧址上建起日本国内最大的物流基地。
|
夏普的龟山工厂,右边为第二工厂 |
“平成”年代的夏普龟山工厂(三重县龟山市)经历了剧烈沉浮。该工厂于2004年投产,一度作为“世界的龟山”品牌席卷电视机市场,但之后盈利情况出现恶化。目前在鸿海精密工业旗下继续生产液晶面板等商品。
最高纪录不断刷新
“平成”年代“日本最高建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其中最高的2012年开业的“东京晴空塔”(高634米),成为全球最高的电波塔。
![]() |
晚上的晴空塔 |
超高层大厦的高度也接连刷新纪录。首先是东京都厅(东京都政府办公楼,东京都新宿区),1990年超过阳光60大厦(东京都丰岛区)成为日本第一高楼。1993年,横滨地标塔(横滨市)超过东京都厅成为日本第一高的建筑。后来,2014年全面开业的综合大楼“阿倍野HARUKAS”(大阪市,高300米)又超过了横滨地标塔。
![]() |
开业时的阿倍野HARUKAS(大阪市) |
![]() |
日产体育场外观(横滨市) |
不仅仅只是高度,建筑物的面积也越来越大。1998年开业的“日产体育场”(横滨市)是容纳人数超过7万人的日本国内最大的体育场。1996年竣工的“东京Big Sight国际展示中心”(东京都江东区)则是日本最大的展览场馆。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小田浩靖、龟井庆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