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产业要借战机开发走出“不挣钱”困境

2020/11/09


       日本三菱重工从日本防卫省接到了研发下一代战斗机的委托。将以日本和海外企业携手的形式推进开发,作为现役“F2”战斗机的后继机型,力争2035年实现部署。日本的防卫产业在技术方面受制于美国,在预算方面受限于日本政府。有必要借此次战机的开发摆脱“不赚钱的防卫”并创造走向独立的契机。

下一代战斗机将成为“F2”的后继机型(图由日本航空自卫队提供)

     

      “希望为了国家(日本)的防卫而积极完成”,在作为下一代战斗机的开发主体与日本防卫省正式签约的10月30日,三菱重工高管个个鼓足了精神。

  

      该公司这一天发布了到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为期3年的中期经营计划,宣布事实上冻结2008年启动的日本国产首款小型喷气式客机项目。在业绩低迷的背景下,战机开发这一重大项目成为久违的好消息。

  

      三菱重工将与日本国内防卫相关企业和年内选定的海外企业携手推进开发。预计将制造约90架,业务规模被认为超过5万亿日元。这是通过需要高度经验的飞机开发和制造来积累经验的良机。

  

      此前,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的选定和开发均由美国主导,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依赖美国造。即使想推进国产化,美方也不会披露技术信息,因此日本方面磨练技术实力的机会有限。此次,随着三菱重工成为开发主体,很多人期待的认为“有助于加强防卫产业基础”(行业相关人士)。

  

      日本的防卫产业正面临考验。据帝国征信统计,截至2012年,4000多家日本国内防卫相关企业的约4成出现亏损。2019年小松停止了面向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部分车辆的开发。6月,三井E&S控股宣布讨论将护卫舰等舰艇业务出售给三菱重工,放弃维持业务的趋势扩大。

  

      观察日本周围,中国加强海洋战略、朝鲜推进导弹开发、美国则自顾不暇。日本面临的安全保障局势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日本的防卫费(按最初预算计算)截至2020年度连续6年刷新历史新高。但企业仍然不赚钱。

 

      原因之一是2006年的招标方式的变更。关于具有“特殊采购品”性质的防卫武器装备,此前一般来说不实施招标,而是与特定企业签署协商合同。但在受到欠缺透明性的批评后,在日本防卫武器装备领域,2006年一般竞争招标成为原则,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变得激化。

 


      此外,日本防卫武器装备的进口扩大也产生明显影响。通过直接协议从美国政府采购的有偿军事援助框架下的采购正在增加。据日本防卫省统计,海外采购的合同额在2020年度预算中达到6920亿日元,在10年里增至3.4倍。很多观点认为,特朗普政权上台后,日本扩大进口的压力加强。如果特朗普在此次美国总统选举中连任,日本企业获得订单的机会有可能进一步减少。

 

      要恢复活力,只能自立。在欧美,由于冷战终结后的防卫预算减少,相关产业的重组不断推进。在美国,飞机领域的约40家企业主要整合为4家,而在欧洲,约30家企业整合为3家。英国BAE系统和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等仅防卫业务的营业收入就高达数万亿日元,2019财年(截至2019年12月)BAE和洛克希德·马丁的营业利润率均超过10%。

 

      另一方面,在日本,即使是最大企业三菱重工,防卫相关的营业收入也仅为4000亿日元左右,只占全公司营收的1成。摩根大通证券的高级分析师佐野友彦表示,“由于规模经济不起作用,营业利润率难以超过5%”。

  

      以三菱重工为核心,日本企业将携手推进下一代战斗机开发。不仅是技术方面,要通过提高盈利能力实现自立,也需要展开“进攻性的重组”。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西冈杏,川上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