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营核电”政策走到极限
2019/01/18
日立制作所1月17日发布消息称,冻结英国的核电站新建项目,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计提约3千亿日元损失。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安全对策费用提高,日本的核电出口项目全部遇到暗礁。欧美企业也持续陷入苦战,而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国和俄罗斯企业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核电业务的“国策民营”(把国家政策的具体落实委托给民营企业) 呈现出极限。
“属于民营企业的日立负担全部成本存在极限”,日立社长东原敏昭在1月17日的记者会上阐述了冻结的理由。在此番发言的背后存在着1周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一句话。
![]() |
“这是由民间决定的事情”,北京时间1月11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伦敦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如此表示。这句话是对首脑会谈中没有谈及日立核电站项目的说明,但对于一直要求英国政府提供追加支援的日立高管来说,“这是令人泄劲的一句话”。
日立社长东原敏昭表示,“如果英国政府提出新方案,(日立)有可能解除冻结”。但特蕾莎·梅政权因脱欧问题与议会对立,缺乏承受进一步负担的余力。
像日本和英国一样把国家政策的具体落实委托给民营企业的“国策民营”做法在全球核电市场变得不合时宜。陷入经营不振的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现为法马通)并入了法国电力集团(EDF)的旗下。而在美国,西屋电气(WH)破产,通用电气(GE)退出核电业务的猜测也不断出现。
崛起的是国家主导型的中国和俄罗斯企业。从2000年以后全球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订单来看,中国为33个,俄罗斯为15个,两国占过半数。
![]() |
日立在英国核电项目完成后的想象图 |
在日本三菱重工放弃核电站项目的土耳其,俄罗斯国有企业2018年4月启动了核电站建设。中国广核集团也根据美国西屋电气的技术,开发出自主的反应堆,并向海外销售。中俄通过包括建设资金融资和乏燃料处理在内的“一揽子”方式,全面赢得新兴市场国家的项目。
在日本国内,由于对安全性的慎重观点,核电站建设处于冻结状态。如果建设技术出现空洞化,将无法积累安全管理的经验,陷入对核电站的不安进一步提高的负面连锁。
有大型电力企业的高管透露,“电力企业单独运营核电站已经很困难”。尽管没有新建项目,但日本国内仍有3家核电企业,10多家电力企业。包括金属零部件和建筑业在内,核电相关企业在日本国内超过400家,已开始出现撤出和缩小业务的企业。
![]() |
日立的英国项目陷入僵局的背景是,欧洲的太阳能和风力等再生能源的普及。与2012年核电项目启动时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与不断上涨的核电站的成本差距变大。
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比率仍很小。日本在能源基本计划中提出,到2030年把核电占全部电源的比率提高至20~22%。在核电站重启运行没有进展的现状下,难以达成目标。如何保持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与核电站等稳定电源的平衡?调整能源政策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饭山顺,指宿伸一郎,朝田贤治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