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新一代中型客机的中日之争

2017/06/27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日前获悉,美国波音已开始正式讨论2020年代中期推出下一代中型客机“MOM”。目前,三菱重工等日本的飞机制造商承担波音主力中型客机“B787”机体35%的主要结构部件,与波音处于蜜月关系。但有传言称,在MOM机型上中国的飞机厂商也可能参与。对于把对波音的供应视为生命线的日本飞机产业来说,决定兴衰的“战斗”似乎将要打响。

 

  6月19日,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布尔歇机场开幕,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相继发布新机型。面临空客猛烈攻势的波音正式发布了最新小型客机“B737 MAX10”等,积极争取订单。不过,众多日本飞机行业人士关注的是波音高层针对MOM的发言,波音将这一机型定位为击败空客的王牌。

 

  

  波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丹尼斯·米伦伯格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等部分媒体采访,在提及MOM时表示“正在讨论”,但同时也明确表示“需要(续航距离)5000海里级飞机的客户呼声正在加强。认为实现商用化可能是2024年或2025年”。如果把航空领域等使用的海里换算为公里,那么续航距离5000海里相当于9000公里左右。这些信息能让相关人士能清楚了解下一代飞机的大体情况。

 

  市场的中心

 

  MOM是“middle of market(市场的中心)”的简称,对于波音来说,意味着战略上的重要目标。MOM将填补续航距离不到7000公里的小型飞机737系列、以及续航距离约1.5万公里的中型飞机787之间的空白。米伦伯格表示,波音力争打造“兼顾舒适性和经济性”的下一代客机。

      三菱重工等日本企业首次参与波音开发的客机是中型客机B767,而B757 实现了与B767在系统等方面通用化,MOM被定位为B757的后续机型。

 

  在波音B767上,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业等日本企业承担机身等飞机主要结构部件的15%,与波音建立了信赖关系。随后,又通过大型客机“B777”和中型客机787形成蜜月关系。当然,在MOM上日本企业也希望成为开发的核心。

 

  尤其显示出积极态度的是川崎重工。其社长金花芳则公开表示,“力争成为Super Tier 1(超一级)供应商”。川崎重工在787上负责前机身和主起落架舱,作为“一级零部件厂商”之一,建立了稳固地位,希望在MOM上进一步提高份额。面对以“盟主”自居、通过子公司开发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MRJ”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显示出了强烈的竞争之心。


 

  在波音的机身开发中,包括斯巴鲁(SUBARU)在内的3家日本企业负责的部分因机型不同而不同。今后,将展开激烈的份额竞争。

 

  不过,有观点认为日本企业在MOM上能否与波音维持蜜月关系,成为开发核心仍是未知数。这是因为中国力争成为飞机大国,由政府投入庞大资金的中国飞机产业的存在感正日益增强。

 

  波音与中国大型航空企业中国商用飞机(COMAC)合资在浙江省建立了负责737内饰和涂装的基地。虽然波音高管表示该处“并非工厂”,但要在中国市场扩大销售就必须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此前,三菱重工的高层曾表示,“希望使MRJ取得成功,然后争取代工737”。波音也曾认为,正因为737是最畅销机型,因此难度很高。此次虽说波音只是将部分最终工序交给中国企业,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仍然难以高枕无忧。

 

  另一方面,中国商用飞机5月成功实现了首款国产中型客机“C919”的首飞,向波音和日本企业显示出自身技术实力。因此,在MOM机型上如果出现中国企业参与的事态,对于日本而言将成为最糟糕的局面。

 

  原因是,日本企业依赖的787机型订单持续低迷。787大量使用轻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最尖端技术,结果导致定价高达约230亿日元,在中型机中属于非常高的水平。随着原油价格降低,787低燃耗的优点也不再明显。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每卖1架都会产生亏损”。

 

中国的C919中型客机

 

  在这种状况下,让日本供应商降价的要求当然非常强烈。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预定通过扩大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来彻底压缩制造成本克服难关,但干毛巾再怎么挤,挤出来的水也有限。

 

  新摇钱树

 

  波音之所以急于讨论MOM,是因为在787陷入苦战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能长期稳定盈利的“新摇钱树”。因此,波音也可能重新选择客户。是让日本企业继续发挥核心作用,还是向中国企业也敞开门户?前景依然不透明。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在MOM上与波音之间的业务缩小,对日本的飞机产业将构成巨大打击。2004年,日本面向民用机的产值约为3000亿日元,但随着787等的畅销,2015年规模扩大到超过1.2万亿日元。

 

  作为变身飞机大国的“最后机会”,日本正在挑战MRJ,但目前开发进度大幅延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在MRJ的竞争机型方面也领先的中国企业崛起,并进一步强化与波音的合作关系,日本的飞机大国梦就将无从谈起。

 

  对日本企业来说,在开始全面讨论MOM的今后2~3年里,能多大程度提出有魅力的技术方案并与波音重新构筑蜜月关系,将影响到未来的成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市原朋大 巴黎布尔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