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0年增至1.5倍

2019/02/18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19年预计达到2亿公顷,在10年里增至1.5倍,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5倍以上。美国、南美、亚洲等的农户认为转基因作物收获率将提高,正在增加种植。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不断发展,种植面积有可能进一步加速扩大。不过在欧洲和日本,对安全性的不安之声也根深蒂固。

 

  农业技术调查机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24个国家达到1.898亿公顷。

   

      

  欧洲大型农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没有明显的负面因素。最快到2019年将达到2亿公顷”,相当于全球耕地的约13%。

      

  截至2017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前3位分别是达到7500万公顷的美国、5020万公顷的巴西和2360万公顷的阿根廷。在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出现增长。从种植的作物来看,大豆、玉米、棉花、油菜4种占大部分。

  

  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不断增加,是因为他们认为单位面积的收益将提高。据称,转基因作物能以较少农药高效防止虫害。意大利的比萨圣安娜高等师范学校的研究团队2018年发布报告称,转基因玉米的收获率最高提高2成以上。

  

  日本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但消费者抵触感强烈,除了玫瑰之外,正式的商业种植并未实施。由转基因相关企业组建的“生物技术信息普及会”的统计显示,日本每年进口转基因作物约1900万吨,主要用作家畜饲料和油脂。

     

  欧洲也处于相似状况,对转基因作物的抵触感突出。仅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持续少量种植。

    

  支持派认为,自美国1996年开始正式商业种植以来,没有证据能证明转基因作物损害健康。另一方面,反对派认为,基因的机制并未完全弄清,要求慎重对待。不过在事实上,全球的食物已进入严重依赖转基因作物的阶段。

   


         

  最近越来越受关注的是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去除目标基因的功能等方式,能提高农作物对气候的耐受性,或去除原本具有的毒性。该技术被认为能比以往更快更准确地改变农作物的特性,受到期待。

  

转基因大豆

     

  美国2018年宣布原则上不限制基因编辑,这成为话题。据称,复杂的审查将取消,初创企业等可以轻易涉足这一领域。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有可能进一步普及。不过如果以基因编辑技术引入外来基因,政府似乎仍将像以往那样进行安全性审查。

    

  欧洲认为,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应像以往的转基因技术一样审查安全性,采取了慎重应对。在日本方面,厚生劳动省于2019年1月发布了报告书草案。在通过切除破坏基因时,仅申报即可,或将采取处于美欧中间的监管水平。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白石透冴 巴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