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半导体“去日本化”停滞不前
2022/06/30
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和制造设备的国产化停滞不前。自2019年7月日本政府针对一部分品类收紧对韩国出口手续以来,韩国一直推进相关品类的国产化。不过,目前来自日本的进口额转为增加,韩国的国产化进展出现摇摆。日本的对韩出口管制措施不久将迎来满3年,但日韩半导体相关供应链仍然保住命脉。
5月9日是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任期的最后一天。文在寅在最后的演说中表示,“无法忘记全体国民团结起来、克服日本非法出口管制导致的危机”。在对任期做出总结的约10分钟卸任演说中,他早早提出的就是对日本措施的反对。
![]() |
日韩的半导体供应链大体上得到维持(三星电子旗下的半导体工厂) |
2019年7月,当时的安倍政权表示日韩“两国间的信任关系被明显损害”,调整了向韩国出口存在转为军用可能的原材料时的优惠政策。针对半导体生产不可或缺的“氟化氢”、“EUV用光刻胶(感光剂)”、用于OLED面板保护零部件的“氟化聚酰亚胺”这3个品类,要求对每个对韩国出口合同展开个别审查。
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只是实施本来需要的手续”。另一方面,韩国政府考虑到2018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勒令日本企业给予赔偿的前劳工索赔案判决,强烈反击称这是“经济报复”。在韩国,甚至发展为对日本产品的抵制运动,日韩关系恶化至被称为二战后最糟。
文在寅率先访问韩国国内的半导体零部件企业的基地,鼓励推进国产化。韩国投入每年2万亿韩元规模的预算支援研发,提出“把危机变为机会”,彰显取得成果。
不过,只要观察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就会发现“去日本化”并未像文在寅政权宣称的那样取得进展。
在日本收紧出口手续的3种半导体相关材料中,氟化氢的对日进口额以2019年7月为转折点出现锐减,2020年比2018年减少86%。但是,2021年出现反弹,进口额比上年增加34%,2022年1~4月也比上年同期增长30%,维持复苏态势。
从其余2个品类来看,光刻胶维持同比2位数的增长,氟化聚酰亚胺仅小幅减少。日资材料厂商的相关人士异口同声地表示,“除了氟化氢之外,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在韩国从日本进口的品类中金额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2021年进口额比上年增长44%,增至63亿美元。韩国全部品类的对日贸易逆差也维持扩大态势。
在IBK投资证券负责材料行业的分析师李建宰认为,“要引进代替材料,需要关闭半导体生产线,同时企业方面对于追加引进韩国国产产品的态度慎重”。
国产化的停滞不前还体现在韩国企业的股价上。凭借氟化氢的国产化而提高知名度的SoulBrain公司2019年7月以后迎来股价上涨,控股公司股价一度涨至7万韩元。但在最近跌破2万韩元,跌至6年来最低点。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措施令韩国企业产生了不必要的不信任感,这也是事实。
![]()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明显意识到工厂停工的风险。为了培育能替代日本零部件的供应商,推进资金支援和技术提供。
三星的半导体和显示屏的年营业收入合计为13万亿日元,规模达到日本最大半导体企业铠侠控股(Kioxia Holdings)的8倍。对于很多日资供应商来说,三星都是重要客户。因此从长期来看,如果韩国企业的国产化取得进展,日本企业将受到影响。
今后的焦点是尹锡悦政权的态度。尹锡悦在6月16日发布的经济政策方针并未纳入“去日本化”、“国产化”等表述。提倡改善对日关系的尹锡悦政权有可能避免了刺激日本的措辞。
不过,韩国也没有理由主动叫停因前政权的丰厚支援而启动的半导体相关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在尹锡悦政权内部,也有声音表示“从经济安保的角度出发,需要推进零部件国产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细川幸太郎 首尔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