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互联网与中美逆转的信息版图

2020/12/03


      本应将世界联为一体的互联网正在出现深深的裂痕。国际关系的恶化产生影响,国界线已开始导致信息流通停滞。在意为互联网分裂的“splinternet(分裂网)”这个新造词汇开始被谈论的背景下,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梳理了数据世界的势力版图变迁。

 

   中国成为新的信息盟主

 

    世界上获得流通数据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日本经济新闻数据经济采访团队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析了跨境流通的数据(跨境数据)量。结果发现,中国是力压美国的“信息盟主”。

  

    2019年,跨境数据最多的是中国。如果将中国大陆与作为连接内地的信息通信出入口的香港加起来,占到全球数据量(约4亿8566万Mbps)的23%,规模几乎是美国的2倍。

  

  

      在处于互联网黎明期的2001年,美国曾是最大的数据大国。欧洲各国和日本也排在前列,但如今排名明显改变。印度和新加坡跃升,而日本落在了后面。

 

      各国均在2010年以后迅速扩大了数据量。其增长率的差距体现在排名的变动上。中国迅速追赶美国,在2014年终于反超。

  

  

     中国和美国的增长势头差异很明显。中国自2001年至2019年将数据量扩大至7500倍,而美国仅为219倍。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增长也很迅猛。受益于迅速普及移动支付和高速通信等最新技术的“蛙跳(LeapFrog)”式发展,数据量迅速突飞猛进。而日本仅为225倍,已被新加坡和越南超越。

 

    数据势力分化为三极

  

     围绕世界数据流通的变化不仅限于各国的数据量。频繁交换数据对象国的面孔也完全改变。详细分析各国或地区的数据通信的对象国构成,以中美欧三极为核心的新的信息版图浮出水面。

  


   

     此前美国跨境数据的4成是与英德法三国的数据交换,在信息实力上力压其他国家。现在则降低第2位,美国信息圈的重心已转移至巴西等美洲大陆中心。美国全球影响的下降不容否认。

       

 

     属于新数据盟主的中国将信息圈扩大至东南亚。与以美国和日本为对象国的数据交换比率较高的2001年相比,出现了明显改变。随着中国企业的进驻,与新加坡和越南之间的数据流通出现激增。

  

 

      数据增加显著的印度和俄罗斯则与欧洲接近。

   

 

     俄罗斯相比2001年将跨境数据量增加至1900倍以上,其中33%以英德法三国为对象。

 

 

     与此同时,将数据量增至2万倍以上的印度也是与欧洲三国的交换占到整体的44%。欧洲加强与这些数据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形成与中美两国并驾齐驱的第三大信息圈。

  

   数据摩擦

 

      中美欧三大信息圈上演争夺数据的激烈交锋。在新兴市场国家之中,出现加强监管、进行“数据圈地”的趋势。围绕作为新资源的数据的摩擦和分裂如果加剧,世界的信息流通有可能陷入停滞。

       

     美国在特朗普政权下,与中国的对立激化。在信息通信和云服务领域封杀了中国企业。对中国短视频应用“TikTok”(抖音)的施压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国内封杀了美国IT大型企业的网络服务。2020年倡导制定数据管理全球标准的构想,显示出试图取代美国,主导世界数据经济的姿态。

 

      欧洲和美国之间也在产生裂痕。欧洲法院2020年认为美国的数据保护规则不够充分,裁定从欧洲向美国发送个人数据的框架“无效”。今后,欧美之间的数据流通有可能每况愈下。

   

 

     将数据控制在本国的“数据本地化存储(data localization)”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中心加强。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之外,东南亚和印度等出台了要求企业将服务器设在国内的法律。让企业将数据保存在国内,严格限制发送至国外。

 

    这有可能成为世界数据流通的阻碍,一些大型企业指出这种举措会让商业窒息。

    

    数据经济只有在丰富的数据流通得到维持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如果互联网出现分裂、发生信息的堵塞,世界的活力也将随之丧失。能否跨越国家间的对立,恢复全球规模的自由连接?人类正站在十字路口。

  

  分析方法

     将2种统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分别从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和美国数据分析公司TeleGeography,按国别取得跨越边境进出各国的数据量(跨境数据量)。分析对象从截至2016年的ITU统计中数据量较多的前列国家中选出。

 

    计算数据量和通信对象国的构成  ITU和TeleGeography的数据各有优劣。ITU的数据仅限于实际被用于通信的带宽进行计算,另一方面,并未标明通信伙伴国是哪些。TeleGeography公司的数据显示通信伙伴国的构成,但通信包括未使用的带宽,因此与实际通信情况略微存在偏差,这一点难以否定。

  

     在此情况下,在此次分析中,各国跨境数据总量的比较采用了ITU的数字,而各国与哪些伙伴国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较多这种通信伙伴国的构成比,则根据TeleGeography的数字进行计算。

 

    一部分为日经自主推算    针对ITU数据中缺失的部分(例如2019年美国等6国数据未计算),通过以ITU另外公布的“各地区”跨境数据增长率结合各国的过去数据这一形式,由日经自主进行推算。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植松正史、纲嶋亨    设计·图片:宫下启之、森田优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